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选派优秀干部奔赴基层一线,通过“聚合人才链强基赋能、整合资源链城乡互促、融合情感链党群同心”的“三合三链”模式,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聚合人才链,强基赋能激活力。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调优派强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软弱涣散村、换届重点指导村等重点村的驻村力量,统筹85个市级、区级后盾单位向72个村(社区)精准派驻97名干部,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精,注重能力顶配、任务匹配、专业搭配,实现人岗相适。构建“年度集训+季度研学+常态自学”培训体系,编发《驻村帮扶工作知识汇编》,制定“十个助推”具体任务清单,倒排“重点工作时间表”,加强政策培训,精准业务指导,细化任务清单,全面提升驻村干部帮扶技能和履职能力。健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期满考核”考评机制,对驻村期间表现优秀、工作出色、群众公认的驻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聘职称,激励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
整合资源链,城乡互促提质效。全面推行驻村帮扶片区工作制,全区70支驻村工作队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方向等因素划分为4个片区,建立片区临时党支部,将“驻点帮扶”辐射为“驻片帮扶”,推动片区共同发展。积极链接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资源,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推进14个美丽宜居村庄和1个示范片建设,实施庭院经济项目26个,带动7500余名脱贫人口增收,引进高端民宿、星级农庄、网红打卡地共300余项,推动10余个农旅融合场景业态串点成线。深入开展“城乡对接·村社互进”行动,以建党104周年为契机,打造爱心集市,通过“线下展销+助农直播”帮助23个村(社区)销售水果、茶油等农副产品,带动1000余户农户增收,促进城乡群众交流、资源交互、经济互流。2024年望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394元,连续10年领跑全省。
融合情感链,党群同心织纽带。带头履行党建职责,结合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发挥第一书记引领带动作用,2025年指导村(社区)党组织铺排650个基层党建“书记工程”,指导发展培养新党员432名,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86名,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依托党员“闪亮工程”及“党员承诺践诺”,结合自身所长与群众所需,讲授“微党课”、实现“微心愿”,为党员群众赋能解忧,常态化开展“屋场夜话”活动,借一碗“芝麻豆子茶”倾听民声,按“一事一议、一户一议”精准画像,靶向破解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打造乡情品牌,驻村干部主动挖掘村史民情、提炼精神符号,通过日常走访收集素材,活化乡村记忆,桥驿镇群力村驻村干部收集记录驻点村庄乡情民意素材,创作《我在桥驿等你》《这边风景独好》等村歌传唱乡韵,助力乡村宣传,凝聚民心温情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