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醴陵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通过筑牢组织根基、凝聚多元合力、优化服务效能,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乡村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筑牢党建引领“主心骨”,推进乡村治理“强”起来。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以组织建设激活治理“源动力”。建强堡垒聚合力。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联动“一盘棋”运行机制。同步加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民兵等配套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筑牢乡村治理“桥头堡”。党员带头作示范。实施村干部“头雁培育”和后备干部“青苗计划”,建强村“两委”过硬队伍。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推行党员联户、承诺践诺、设岗定责机制,划定党员责任区、组建志愿服务队,让党员“排头兵”活跃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第一线。干群同心促共治。通过“支部引领方向、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跟进”的联动模式,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干群同心谋发展、共治共享“和美乡村”建设成果的浓厚氛围。
绘制多元共治“同心圆”,推进乡村治理“活”起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体系,以协同共治奏响乡村治理“和谐曲”。以自治增活力。建强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村民小组会等多元协商平台,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吸纳村民、乡贤、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全程参与治理协商,让治理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以法治强保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开展宪法宣传、扫黑除恶、矛盾化解等专项行动,通过“法律明白人”培养、典型案例宣讲等方式,提升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筑牢乡村治理的“法治防线”。以德治树新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常态化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挖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村史馆、主题文化墙,打造“产业振兴”“文明礼仪”“传统美德”等文化阵地,让乡风文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滋养淳朴民风。
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推进乡村治理“实”起来。以精细服务为抓手,将治理效能落实到群众心坎上,用暖心服务提升治理“满意度”。网格兜底强基础。以党建为统领,整合党建、综治、应急等职能,构建“一网多能、全域覆盖”的网格体系。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职责纳入网格,实现“多员合一、一岗多责”,精准覆盖“人、地、事、物、组织”,让网格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哨所”和“暖心驿站”。服务下沉暖民心。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组织村(社区)干部开展“入户大走访”,建立“群众需求清单、服务资源清单、办结反馈清单”,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闭环提质效。通过“小事网格办、大事支部议、难事合力解”的服务模式,形成“收集—办理—反馈”全流程闭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治理温度,持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