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围绕“居民需要什么、社区有什么、大家能共享什么”,把辖区能人、商家、单位变成社区治理的“自己人”,邻里聚力唱响基层治理的“大合唱”。
人人都是“合伙人”
天元区泰山路街道滨江社区党委书记易婷新上任不久,“串门儿”是她的一项重要工作。“串门不仅让群众认识我,也是我了解他们的第一步。”易婷说道。她每天和同事拜访辖区单位、沿街商铺、居民,聊家长里短,也聊“社区能为你们做点啥”。摸清需求,是为做好基层社区工作找准目标。再搭平台、办活动,商家和居民加入社区治理“朋友圈”的意愿更强了。
文家冲、云里、徐家冲等社区党委也各显神通,通过摸底、招募、座谈,把居民最需要的服务“挖”出来,把有信誉、有专长的能人“请”进来,建起“合伙人”资源库。天台社区找到了“万能手”刘师傅,居民修电器、磨刀全都爱找他。滨江社区的书法达人尹老师、文家冲社区的摄影爱好者李老师,纷纷现身,为邻里活动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能量。
不止个人,天元区泰山路街道还把学校、医院、社会组织、社区商业体都纳入“合伙人”大家庭。截至目前,共有122家企事业单位、60位专业能人加入,让这份“合伙人”名单越来越充实。今年暑假,徐家冲、滨江、文家冲、新塘等4个社区就联手西苑宾馆、工大农商行、唐兵兵工作室、洛克少儿体育等“合伙人”,给孩子们带来了手工糕点、金融知识课堂、趣味体能训练等丰富活动,有效实现资源“链”动。
精准对接“邻”需求
吸纳各类力量,打造多元生活场景。走进泰山路街道大岭社区,面貌一新的同心微公园,成为居民锻炼、遛弯的好去处。这个小游园占地3500平方米,是天元区统战部门联合水务、城管、园林等单位,在原棉纺厂水厂地块上“以旧换新”,变成了如今融合塔下议事、治水科普、儿童游乐、健身休憩等功能区的新地标。在棉纺厂小区里,市、区两级联点共建单位也纷纷出力,为小区新建了篮球场、健康步道和景观水系,助力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周边20多家店铺,也不甘落后,玲玲米粉店、厂刨刨冰店、长沙大排档、声色茶馆、山里红饭庄……他们白天经商,晚上主动加入社区周边环境清洁的公益队伍,成为当之无愧的“社区合伙人”。社区骨干刘智玲是“社区合伙人”的代表之一,她说:“以前觉得治理是干部的事,现在明白,给邻居指个路、扫扫门前雪,都是在建设自己的家。”不少居民在闲谈间点赞社区的日新月异,“以前回家只能刷手机,现在来棉纺厂逛逛吃吃,幸福指数提高了。”这份惬意松弛,正是“社区合伙人”机制结出的果实。
暖心“反哺”促双赢
“社区合伙人”不只是一个称呼,“你帮我,我助你”才是它的底层逻辑。近年来,天元区泰山路街道各社区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平台,为“合伙人”解决实际问题。在线上,通过公众号、居民群、朋友圈等畅通民意“绿通道”,例如帮助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推介企业商家新品,为商家引流;在线下,举办招聘会、人才交流会,既帮居民找工作,也为企业解用工之忧。
传统节日,更是“社区合伙人”的大联欢,不少社区联合辖区商超、单位,办起中医市集、拔河比赛、便民服务。活动现场的展销区,网格员变身“推销员”,热情推广“合伙人”的特色产品,邀请居民体验,收集反馈意见,帮企业优化产品,实现双赢。在暑期夏令营中,将“合伙人”的特色融入活动,例如带孩子们走进农商行学习金融知识,到书法班体验翰墨飘香……活动本身成了对“合伙人”最好的宣传。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智慧无穷。“社区合伙人”盘活社区资源,激发邻里热情,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夜校、非遗文化、中医市集、教育沙龙等品牌项目走近居民身边,也使得更多居民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让“家门口的幸福”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