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联村共建 双向“奔富”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8-29 12:12

今年以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抓点、拓面、连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成果,醴陵市创新开展“联村共建、连片发展”工作,打破村域壁垒、整合发展要素,让党建引领成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金钥匙”,奏响双向“奔富”的乡村振兴曲。

划好“共建圈”,筑牢双向“奔富”基础。“不是随便‘搭班子’,得看地域合不合、产业对不对、基础实不实。”醴陵市严格遵循“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条件成熟”三大标准,由镇街牵头申报,精准筛选联建对象。建立“五步联审”机制,按照“村级提出申请+镇(街道)党(工)委初审+部门单位调查核实+组织部门审批实施+联合评估验收”的方式组建“联村共建、连片发展”片区联合党委,确保“建之有方、建之有效”。目前,明月镇玻璃椒产业党委已率先完成组建。下一步,醴陵市将持续拓展联建范围,计划新增组建枫林镇红色教培、沈潭镇红色文旅、嘉树镇瓷旅产业等12个特色产业联合党委。一个个精准划分的“共建圈”正成为资源整合的“聚宝盆”,为村集体与村民双向增收筑牢发展根基。

建强“主心骨”,凝聚双向“奔富”合力。“联合党委就是‘主心骨’,大事一起议、资源一起用、难题一起解,集体能壮大、村民能赚钱,我们干劲更足了!”这是联建村社干部的共同感受。醴陵市明确构建“1+2+N”组织体系,由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书记,镇街党建、乡村振兴分管领导任副书记,N个联建村社党组织书记任委员,形成“镇街统筹+村社联动”的高效格局。实施阵地共建、活动共办、难题共解“三共”工作法,党群服务中心跨村共享,主题党日联合开展,联合党委会议定期聚焦产业规划、项目推进等“关键事”议深议透,让党组织成为联村发展的“红色引擎”,为双向“奔富”注入组织动能。

激活“共富链”,夯实双向“奔富”支撑。联建片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实施编制一个产业规划、打造一个区域品牌、建立一套联农机制“三个一”工程,推动产业从“单村零散种”变为“多村连片兴”。拟培育明月玻璃椒、石亭马蹄、茶山镇湘莲等公共品牌,通过统一技术标准、集中产销对接,让村集体通过品牌溢价、规模经营实现年均增收。建立“租金+薪金+股金”联农机制,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增收,切实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良好局面。为筑牢产业发展根基,片区同步推进“治理共抓”与“人才共育”,前者聚焦化解产业纠纷、打通发展堵点,为产业护航。后者通过建库纳贤、强化技术支撑,为产业赋能,共同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智慧活水”。

密织“保障网”,激发双向“奔富”后劲。有力的管理为双向“奔富”提供强劲动力。醴陵市建立“市级统筹谋划、镇街具体落实、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精准施策,在组织建设、项目发展、财务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合力。对于组建成效较好的下拨党费予以扶持,重点用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组织阵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对联合党委发展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优先推荐为下一年度中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对发展成效好的片区,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会,为互学、互比、互鉴搭建平台,推动连片发展成形成势。如今,越来越多村社从“各自为战”变为“抱团发展”,双向“奔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