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难题,近年来,保靖县普戎镇党委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径,依托驻深圳、长沙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以“三力驱动”为核心,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高飞不断线”,为激发流动党员参与两地建设、服务家乡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凝聚向心力,建好流动党员“充电站”。抓实教育管理。落实流动党员党支部与家乡党支部“双管理双关心”工作机制,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党的创新理论、重要会议精神和家乡发展动态,确保党员学习教育“不断档”、组织生活“不掉线”。截至目前,累计推送学习资料8期,电话回访流动党员线上学习质效知晓率达90%以上。做细结对关怀。建立镇党委委员与流动党员“1+N”结对联系制度,全镇9名党委委员结对联系74名流动党员,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定期开展“云家访”,了解思想动态,传递组织关怀,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强化荣誉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党员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精心组织为2名在党50年的老党员上门颁发纪念章。
增强融合力,建强务工人员“服务站”。拓展服务功能。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驻深圳流动党员党支部以商会为依托,为30余名普戎籍人员提供务工信息,为6名困难党员群众帮扶济困;驻长沙流动党员党支部以镇内龙头企业为阵地,协助16名在长沙的困难务工群众申请交通补贴,年均协调解决同乡劳资纠纷、子女入学、就医等困难10余起,成为异乡游子的坚强依靠。赋能创业发展。探索流动党员党支部“商会化”功能延伸,联合高校资源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中南林科大博士讲授专家党课,为同乡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融资渠道、法律咨询等服务,成功孵化小微企业3家。搭建信息桥梁。发挥流动党员眼界宽、人脉广的特点,组织流动党员担任“家乡推介官”,累计转发家乡“三村三茶”(村厨村艺村集、茶马茶超茶BA)信息400余次,吸引游客超百人,收集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等意见建议100余条。
激发反哺力,建强人才招引“联络站”。精准对接促回归。建立“需求对接+政策引导”双向对接机制,由流动党员党支部定期收集家乡产业规划、政策优惠和急需项目信息,通过座谈、线上平台定向推送,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返乡创业。下坝村在外务工青年田夏通过流动党员党支部招引,返乡投资200万元开发忘忧谷旅游项目,筹资60万元硬化公路1.5公里,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优化服务促升级。鼓励回流项目发挥辐射作用,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升级。下坝村青年向小明了解到村内产业扶持政策,投资200万元发展中药材、烟叶种植400亩,项目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20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人才回引强支撑。依托流动党员党支部系统摸排普戎籍在外优秀人才,按专业技术、从业领域、返乡意愿等分类建库,实行定期联络、政策推送、邀请考察等动态管理,精准回引乡村发展急需人才。普戎镇成功回引专业技能人才12名,吸引1人参与“我在保靖有个村—乡村振兴合伙人•专业村长招募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