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长沙市芙蓉区:办好“小事情”心系“大民生”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10 13:00

一条曾经坑洼不平的道路如今平坦如砥,一片荒芜地块变身亲子耕读的“共享农田”,一段拥堵不堪的校前路因一道白色护栏变得秩序井然……在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正真实地提升着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路畅心更畅:“绣花针”穿透治理真空,打通民心通道

曾经,“行路难”是困扰东湖街道多个社区居民的共同心病。军科路路灯长期“罢工”,违停遍地、杂草丛生,被居民称为“摸黑路”;农大子弟小学门前路段因乱停车沦为“单行道”,拥堵与安全风险并存;白竹坡路因权属模糊,车辆乱停屡禁不止,车库出口常被堵塞。

改变始于直面问题的勇气。滨湖社区党支部主动牵头,联合区路灯管理所、园林绿化中心、行政执法大队等单位,开展“光影”“清障”“归位”三大行动,让十余盏路灯重放光明,修剪灌木300余平方米,规范停车秩序。东沙社区与相关部门联动,在校门前安装中央分隔护栏,实现人车分流。合平新村社区推动白竹坡路增设分道护栏,并协调交警部门将其纳入重点巡查区,实施全天候执法。

wechat_2025-08-29_113307_512.jpg

百米“生命护栏”,实现了人车有效分流。

一条条“烦心路”变“舒心路”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以“三长制”为工作抓手,用“铁脚板”丈量民情、以“钉钉子精神”厘清权责、用机制创新填补管理空白的扎实作风。

共治齐聚力:“合伙人”机制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如何破解社区治理“政府干、群众看”的困境?东湖街道的答案是:以党组织为“链”,引入“社区合伙人”,奏响多元共治“大合唱”。

合平新村社区党总支带着“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主动走访辖区11家单位。市人大代表所在企业浩天建工与大同第三小学爱心结对,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区人大代表企业携手困难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东合新苑小区创新“物业合伙人”机制,通过社区、物业、业主三方协同议事,推动服务清单落地,实现从“管理僵局”到“信任共赢”的蜕变。

wechat_2025-08-29_113331_402.jpg

社区引入资源赴养老机构开展相关活动。

“幸福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每一个“合伙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实惠助餐,成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支点;志愿者主动为独居老人完成“微心愿”;“志愿服务队”定期带来家电维修、社保认证、露天电影等便民服务。多元主体的参与,让社区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幸福家园。

育新人润民心:从“书本”到“田野”,绘就成长同心圆

这个暑假,合平新村社区的“共享农田”里,孩子们弯腰插秧、种植蔬果,亲手触摸“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社区以“幸福家油站”家庭教育指导站为平台,联合大同第三小学等12家单位,打造“你好!暑假”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学校主导课程+家庭实践反馈+社区搭建平台”模式,开展劳动教育、文化沙龙、科普实践等15场活动,吸引260余户家庭参与。

wechat_2025-08-29_113342_995.jpg

社区联合学校共同开展了晚稻种植劳动课程,孩子们挽起裤脚、踩进泥土,亲手体验插秧、除草等劳作,沉浸式体验农耕。

“我在社区有点田”责任田认领活动,将劳动教育从社区延伸至家庭。当孩子亲眼见证作物生长,劳动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可触摸、可体验的生命教育。家校社协同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引发育人效能的“连锁反应”,让正能量在社区传递,让节约粮食、关爱他人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

从一条路的变迁,到一块田的收获;从一个护栏的安全保障,到一个合伙人的主动参与,东湖街道的实践表明,只要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就能以“针尖”之力撬动“民生”之变,将“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