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委党校:用好通道转兵红色资源 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04 15:37

通道县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通道转兵红色资源优势,建设特色教学品牌,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图片1.png

强化科研攻关,提升学理支撑。坚持正确党史观,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依据开展通道转兵研究,用严谨扎实的研究成果为精品课程开发打牢基础。一是把“通道转兵”列为科研优先项。制定《“通道转兵”党性教育课程研发规划》,明确12个重点方向,集中力量逐个攻关。发挥资深教师科研带头人作用,依托“青蓝结对”工程,组织9对师徒认领通道转兵科研任务。二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通道转兵精神之斗争精神研究》等31项课题获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立项,推出《中央红军长征过通道行程考证》等91项学术成果,成功将11门“通道转兵”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三是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将通道转兵的历史背景、重要地位、重要意义列为全校教职工必修课,常态化追踪学习《从通道转兵中感悟智慧和力量》《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等前沿研究成果,提升专职教师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同时,吸纳县内外党史、社科研究专家,建设“专职+兼职”的师资队伍。

图片2.png

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供给。树牢“课比天大”理念,积极创新通道转兵党性教育教学方式,打造红色经典课堂,建设“通道转兵”课程体系。一是系统打造教学专题。自主开发《通道转兵的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通道转兵与党的自我革命》等8堂专题课程,借助省、市党校和兼职教师力量,开发《通道转兵: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通道:通向胜利的光明大道》等5堂专题课程。其中,4堂课程获评省、市级精品课。二是着力开发现场教学。深入挖掘三支红军过通道的历史及军民鱼水情故事,提炼精神内核,开发《大坡界八壮士》《一盏马灯照亮前行的路》等13堂现场教学课程。其中,老王脚村“民族团结桥”现场教学课获评全市首届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比赛二等奖;老红军蔡竹山“到哪儿都不能给红军丢脸”现场教学课入选通道转兵红色资源教育中心重点课题。三是积极探索沉浸式体验教学。依托通道转兵红色影像、红色戏剧、红色歌舞等优质资源,开发“通道转兵”影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音乐党史等课程。深度融合通道侗族特色文化,开发《侗歌侗舞迎红军》等“军民鱼水情”系列体验教学课程。

图片3.png

推进资源整合,擦亮特色品牌。坚持干部教育培训政治训练底色,以通道转兵红色资源为核心,融合通道自然生态、地理风貌和侗族文化传统特色,打造主题鲜明、立体丰富的党性教育品牌。一是打造精品教学线路。依据中央红军长征“入通道—在通道—离通道”的过境路线,打造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线路;围绕三支红军转战通道时演绎的关心爱民、团结少数民族同胞的军民鱼水情故事,打造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线路;围绕在红军精神感召下涌现的社会主义新通道建设模范典型,打造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线路。二是持续强化资源利用。将“通道转兵”党性教育纳入中青班、科干班等基本培训班次的必修课程。积极向县外来通异地教学培训班推介“通道转兵”教学培训内容,组织学员赴通道转兵纪念馆、小水战斗遗址等红色纪念地开展党性锻炼。三是全面改善基础条件。毗邻通道转兵纪念馆的县委党校新校区已建成使用,可同时容纳400余名学员开展封闭式教育培训,综合楼、食堂、宿舍、运动场、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能满足教学、研讨、会议等多种需求,规范办学能力显著增强。对标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韶山干部学院办学基地建设要求,持续提升教学管理服务专业化水平。2024年10月新校区投用以来,已承办省委党校中青班、湖南韶山干部学院厅干班、全省党建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示范班等县内外培训班26个,累计培训学员3200余人次。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