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市芙蓉区扬帆社区,有一个安置小区——建成超20年、无物业托管,是典型的房屋老、设施老、居民老龄化“三老”小区。然而,就是在这里,小区党支部(荷花党支部)通过探索一条“映荷党建”引领小区自治的新路径,让老旧小区绽放出幸福生活的“别样红”。
筑牢“红色根系”,治理架构活起来
荷花党支部就像一棵大树的根脉,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织就一张“党群连心、邻里共生”的治理网络。
党支部依托“社区党委—党支部—物业指导中心—网格议事会—志愿者”五级治理体系,推动党支部和物业指导中心“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让党员渗入治理末梢。在小区示意图上,党建阵地、服务点位、公共空间如一颗颗“红色星火”,点亮治理蓝图。
支部书记刘桂香发挥“头雁效应”,带领老党员将活动室打造成“党群加油站”。这里设有共享工具间、便民服务站,提供维修、理发、看护等志愿服务,成为小区最温暖的“客厅”。党员承诺墙上一句句滚烫的誓言,变为一项项实在的服务,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
“三长”机制则如灵敏的“社区传感器”,居民点单、党员接单,反应迅速、帮扶到位。从为患病居民发起众筹,到日常邻里互助,“有困难找三长”成了居民的口头禅。
搭起“荷谐议事亭”,民事民商暖起来
小区事务千头万绪,荷花党支部搭平台、畅言路,让“小亭子”成为议出“大民生”的民主舞台。
党支部牵头建立“党支部+物业指导中心+网格议事会”三方议事机制,依托“芙蓉夜话”让居民站“C位”,大事小情共商共量。破旧漏水的活动室、单车棚,杂草丛生的议事亭……这些“老大难”问题,都在一次次夜话中迎刃而解。
翻新后的“荷花议事亭”如今成了小区的“精神地标”,居民在这里聊天议事、办活动、解纠纷。从前灯光昏暗的单元门装上了智能射灯,夜晚回家路亮了,居民的心也更暖了。“芙蓉夜话”谈的是问题、议的是办法、聚的是民心,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亭、大事不出小区”。
绽放“幸福邻里花”,小区面貌新起来
自治,不仅要治出秩序,更要治出温度、治出颜值、治出凝聚力。
《居民公约》立在宣传栏里,更立在大家心中;智慧停车系统有效根治乱停车,还聘请居民做管理员,实现“居民管小区”;引入物业企业提供专业保洁,楼道清爽了,花园整洁了。
而最令人欣喜的是,一片曾经荒废的角落,在党员带头、居民捐物出力下,变身“荷谐邻里”休闲区。居民亲手铺砖砌瓦、种花植树,这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共享客厅”,邻里关系在共建中升温。
退休党员李双林每天主动打扫花园,她说:“小区干净了,住着才舒心。”像她这样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居民从“冷眼旁观”变“动手帮忙”,从“你和我”变成“我们”。
如今,扬帆小区已从“无人管”走向“一起治”,从“老破旧”迈入“新和美”。荷花党支部如映日荷花,在基层治理的池塘中绽放别样光彩,真正让党员作用发挥出来、让群众组织起来、让老旧小区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