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坚持“引育留用”并举,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08 15:30

近年来,临湘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为核心,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生态,为临湘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才聚智,夯实发展根基

高质量发展需要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支撑,临湘市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汇聚。聚焦产业需求引才。临湘市紧扣“一主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以化工为主导,以竹木、茶叶等为特色),通过“四海揽才”“春风行动”等活动引进了大量高学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自2023年以来与湖北省洪湖市轮值举办联合招聘会,提供岗位近5000个,吸引668名人才就业,其中高层次人才72名,这种精准引才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招人难”问题。依托政策优势聚才。临湘市出台“人才新政18条”“家燕归巢”等政策,通过补贴、安居、服务等举措,吸引临湘籍人才返乡。建立部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共发放2024年青年人才补贴302万元,提前发放2025年青年人才补贴64万元;成立了30个人才服务联络站,并通过人才公寓、人才卡等配套服务为人才创造优质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汇聚临湘,政策红利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深化校企合作纳才。临湘市积极与高校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组织企业与中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17所高校合作,建立47家创新平台,引进80名科技人才,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8.47亿元。校企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高校人才提供了实践舞台,实现了双赢。临湘市福尔程公司的飞灰螯合剂、金叶公司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分别获得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4家企业获得省级新材料首批次奖励,1人被评定为全省科技创新“三尖”人才。

育才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临湘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育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临湘市注重本土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培训300余人;实施“蓓蕾人才”计划,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就业;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3+2”模式,定向培养化工专业学生50名。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基层专技人才短缺问题。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临湘市探索“职业教育+产业链”模式,推动职业中专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例如,职业中专与化工企业联合开设新型学徒制,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精准输送技能人才。此外,科技专家服务团派驻企业和乡村,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人才能力提升。通过举办青年人才研学、市情研修、岗前培训等活动,临湘市帮助人才快速融入地方发展。2024年开展新进人员入职培训,评选“临湘工匠”“扎根基层优秀人才”等本土人才项目,树立榜样,激发人才自我提升的动力。

用才兴业,推动乡村振兴

临湘市通过培育本土人才、引导人才下沉,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培育乡土人才,激发内生动力。临湘市建立乡土人才库,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和电商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270人次。这些“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引导人才下沉,服务基层一线。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年轻干部驻村挂职等方式,临湘市推动人才下沉一线。例如,科技专家服务团帮助乡村申报项目、推广技术,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评选“乡村振兴带头人”,激励人才在基层建功立业。评选优秀典型,营造重才氛围。临湘市评选“乡村振兴带头人”“扎根基层优秀人才”等本土人才项目,树立了一批扎根基层的优秀典型,这些榜样激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形成良性循环。

留才暖心,优化发展生态

临湘市通过优化服务、强化保障,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强化服务保障。临湘市以“人才新政18条”为抓手,构建了覆盖引进、培育、服务全链条的政策体系。2023年建成人才公寓,71名高学历人才拎包入住;组建“人才服务联盟”,覆盖衣食住行、医疗等领域;发放人才卡,提供交通、旅游等便利,这些举措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丰富精神生活。通过青年夜校、联谊交友、研学等活动,引导优秀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临湘、安居临湘、扎根临湘。2024年通过“四海揽才”计划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廖思远就是通过市人才办组织的青年联谊活动结识了同为事业单位职工的妻子,并于5月20日在临湘市“喜事‘临’门·幸福‘湘’约”首届职工集体婚礼活动喜结连理。 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评选“临湘工匠”“湘北名师名医工作室”“湘北名医工作室”、优秀科技工作者、巾帼英才等本土人才项目,树立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与省级、市级评选,如岳阳市“小荷人才”项目,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拓宽了人才的发展空间。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