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凰县紧扣“人才赋能文旅”这一核心战略,初步构建了“引进精准化、培育系统化、使用实效化”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动凤凰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拓宽引才渠道,集聚文旅发展“智力引擎”。柔性引才,借智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柔性引进+短期合作”的创新模式,构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引才机制。通过对接中组部博士服务团、设立文旅产业专家工作站等多种途径,成功引入吴巧凌博士等高端人才。组织开展“创5A”“讲好凤凰故事”等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行业整体的专业水平。团队引进,补齐运营短板。采取“项目+团队”的合作模式,携手祥源文旅等企业,引入经验丰富的景区运营团队。通过引入智慧化管理和数字化服务等先进理念,成功推动了古城、奇梁洞等景区的智能化改造,使得接待量和游客满意度均显著提升。平台汇聚,激活乡创力量。依托“湘才乡连”等工程项目,我们邀请州内外文旅策划及文创设计领域的专家来我县开展项目合作,积极推动非遗产品的商业化开发。其中,“蜡的世界”非遗文创项目年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并成功入选“湘西有礼”名录。
创新育才模式,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本土人才根基。建立“非遗传承人梯队培养库”,目前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共计216名。年均举办“非遗进校园、进景区”培训活动6场,成功培育技艺骨干逾百人。此外,通过支持姚六菊非遗项目传承人推行“工作室+农户”模式,有效带动120名村民掌握蜡染非遗技艺,并实现就业与收入的双增长。强化实务型人才培训。持续深化实务型人才培训机制,携手县职业中专及州级机构,共同开展针对讲解员、民宿业主和乡村文旅带头人的专项培训。近三年来,已累计培训2000人次,其中30人荣获州级“文旅技术能手”称号,更有20家民宿通过培训实现了服务品质升级,入住率显著提升20%。拓展跨界融合能力。针对“文旅+电商”“文旅+研学”等新业态,开展数字营销、智慧管理等领域培训。推动摄影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旅拍师超千名,带动就业万人,2024年旅拍收入突破5亿元,形成“摄影+非遗”“摄影+农业”等融合模式。
优化用才环境,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搭建实践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在古城、老家寨、竹山等景区设立非遗工坊和实训基地,为人才提供技艺展示、产品开发、市场对接的一体化平台。支持企业如“凤凰样子”文化村通过差异化项目打造赛事IP,形成文旅消费新热点。健全激励体系,强化典型引领。每年评选“文旅人才标兵”“先进集体”,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优先推荐申报“武陵人才”,激发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组织人才赴张家界等先进地区考察,参与州级“文旅人才沙龙”,推动跨区域项目合作。通过“摄影双年展”“名家工作室”等品牌活动,提升人才专业视野和行业影响力。
(作者系凤凰县委组织部 梁若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