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爬起来接水,停在楼下的车被脱落墙砖砸中,车窗遭撬却因无监控找不到线索……”提起望城区乔口镇新长久小区曾经的模样,居民至今仍有不少无奈回忆。作为乔口镇唯一的农村类楼盘小区,这个始建于2013年的小区因开发商遗留问题,长期面临基础设施滞后、管理缺位的困境,一度成为居民心中的“闹心小区”。
9月2日,记者走进该小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楼体外墙粉刷一新、道路平整宽敞、停车位规划有序、新装的路灯照亮居民回家路。居民感慨,这个“问题小区”正经历着从“无人管”到“一起治”的蝶变。
精准施策破解小区停水难题
“哗啦啦……”打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顺畅流出,居民杨飞剑的脸上满是欣慰。这个如今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在半年前还是小区居民的“奢望”。“三天两头停水,连今年正月初二都停水了,更不用说平时了。”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杨飞剑连连摇头。
为何停水问题会困扰小区多年?乔口镇田心坪村党总支书记陈杰给出了答案:“小区建设初期就存在诸多遗留问题,供水系统尤为突出。” 据介绍,新长久小区最初依赖井水供水,所用水管材质差且年久失修,不仅漏水现象严重,水压稍大就会出现爆管,“高楼层住户经常停水,居民的投诉电话就没断过。”
此前,小区也曾尝试过“查漏堵漏”,但由于缺乏完整的设计施工图纸,漏点始终无法精准定位,问题始终治标不治本。“要彻底解决用水难题,必须推翻旧系统,改用城市自来水。” 今年年初,乔口镇将新长久小区供水改造列为民生重点工程,仅用15天就完成了789米供水管网的更换,并将194户居民的机械水表全部升级为物联网水表。
“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有水,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接水了。”看着家门口新安装的物联网水表,居民刘大叔难掩喜悦,“手机上还能查用水量,缴费也方便,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踏实。”
实实在在的改造让家园焕新
除了供水难题,道路破损、外墙脱落、安防缺失等问题,也曾让新长久小区居民连连叹息。“以前小区道路坑坑洼洼,老人小孩出门都得小心翼翼。” 居民王大妈回忆,更让人揪心的是外墙墙砖脱落问题——“墙砖有好几次掉下来砸中了业主的车,小区旁边就是小学,孩子们经常从这儿路过,万一砸到人可怎么办?”那段时间,业主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
群众的诉求就是工作的方向。乔口镇迅速行动,将居民反映强烈的供水、道路、安防等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并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推动成立宸凯物业公司,破解小区十余年物业费收缴难的僵局;累计投入约1600万元,启动综合改造工程,从疏堵管道、更换路灯到安装道闸、美化外墙,确保出现的问题逐一销号。
如今,改造成效已全面显现:小区楼栋外立面美化粉刷约2.6万平方米,“瓶改气”让大部分居民用上了天然气,新增智能道闸系统和16个高清摄像头,使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一系列实实在在地改造,实现从“硬件焕新”到“软件升级”的全方位提升,居民纷纷点赞。
如今,平坦的道路不断延伸,新装的道闸系统静静守护家园。居民王大妈欣慰地说:“现在感觉安全多了,住得也舒心。”
遇事多商量,大家齐参与
“小区能有今天的变化,关键是打破了‘无人管’的僵局,形成了‘一起治’的合力。”陈杰坦言,新长久小区此前的困境,一方面源于开发商遗留的基础设施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管理缺位。小区陷入了“问题多—无人缴物业费—无人管理”的恶性循环。直到2023年小区交由田心坪村接手托管,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参与的“协奏曲”。在新长久小区的改造治理中,“遇事多商量、大家齐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一开始,有居民觉得道闸收费不合理,我们就组织业主开听证会,把收费标准、资金用途一一讲清楚;有人担心监控会侵犯隐私,我们就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明确监控范围和数据用途。”陈杰介绍,从改造方案的优化,到监控点位的布局,甚至外墙颜色的选择,每一项决策都经过反复沟通,确保贴合居民需求。
党员的带头作用,更让共治氛围愈发浓厚。65岁的老党员刘阿姨义务巡查工地安全,热心村民陈大姐组建志愿服务队清理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