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条学习链接准时出现在临湘市桃矿街道金鑫社区驻岳阳流动党员微信群里;周末,一场跨越百里的党员活动日,让身处异乡的桃矿党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返乡季,昔日熟悉的身影又活跃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和建言献策活动中……这一幕幕,正是桃矿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的生动写照。
面对党员流动性增强带来的新课题,临湘市桃矿街道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建强组织堡垒、创新教育载体、搭建服务平台等举措,构建起流出地与流入地协同、线上线下结合的管理服务体系,有效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发挥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让“风筝”高飞不断线。
建强组织堡垒,确保流动党员“有根”。精准摸排建档。以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为依托,建立“五级网格制”,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摸排工作,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日常关心等方式,对外出流动党员做到全覆盖联系、规范纳管、有效教育、积极服务,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赋能动态管理。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严格实行“一人一档、一支部一台账”管理,精准掌握每名流动党员的流出时间、流入地点、联系方式等动态信息,形成“源头可溯、去向可明、状态可知”的闭环管理链条。目前,街道已为在册的382名流动党员全部建立动态管理档案,明确7名联络管理员负责日常联系服务,信息准确率保持在98%以上。健全联络机制。推行流动党员“1+N”结对联系模式,选派责任心强、情况熟悉的支部委员或在家党员担任联络管理员,明确要求每月至少与流动党员联系沟通一次,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状况,确保联系不断线、管理不缺位。
创新教育载体,确保流动党员“有学”。线上平台促学。建立覆盖14个省(区、市)的流动党员微信群45个。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临湘党建、岳阳组工等线上资源,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党课我来学”音频等学习资料400余期,组织开展线上交流答题等活动,并实时了解其学习生活状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线下活动助学。街道统筹党建办及辖区社区力量,主动“送学上门”。今年以来,先后在临湘市区、岳阳、长株潭等流动党员集中地召开组织生活会10余场次,将组织生活阵地前移,密切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在春节、“七一”等节点,各支部向流动党员寄送“暖心手册”“红色书袋”350余份,确保学习教育不断档。驻地共建共管。坚持流出地、流入地“双向联动”共管机制,与岳阳楼区金鹗山街道、长沙市梅溪湖街道阳明山庄社区等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书。在岳阳、长株潭、长三角等地区分别成立“桃矿街道流动党员之家”,将桃矿籍流动党员纳入有效管理,引导党员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学习教育不经常、不规范问题。
搭建服务平台,确保流动党员“有为”。关爱服务暖心。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关心关爱工作,组织认领“微心愿”,在重要节日节点有针对性地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家属,传递组织温暖,增强归属感。利用春节、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流动党员“归巢”更感温馨。搭建平台聚力。组织返乡党员参加“共话桃矿发展”“同为家乡献策”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围绕社区老年食堂、孤寡留守儿童关爱、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服务乡邻。将优秀青年流动党员纳入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培养,吸引流动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大学生等加入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库。作用发挥显效。通过精准服务和平台搭建,有效激发了流动党员的积极性,推动其角色转换,从“流出”转变为服务家乡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展现担当作为。近年来,通过“湘商回归”等活动,流动党员带头成立的桃矿街道商会争取60余万元捐资助学资金,引入物流仓储中心等湘商回归项目3个,寓外乡友返乡创业氛围不断浓厚。
桃矿街道以“三重管理”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这不仅确保了外出党员“流动不流失”,更有效激活了这支队伍的潜能,使其成为推动街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党旗所指,党员所向,无论身在何处,红色的信仰与担当始终在线。
桃矿街道驻岳阳市流动党员开展党员活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