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处暑,恰逢周末。浏阳市白沙古镇鲤鱼坝上笑语不断,围山公社果品发货繁忙,夜晚民宿中游客静享山间惬意……昼夜相连的体验,让“清凉大围山”贯穿整个夏季。今年以来,浏阳市大围山镇紧扣“强镇富市”战略,做实“两个年”建设,持续推动“清凉资源”转化为“发展胜势”。
文旅火爆“清凉大围山”热度持续攀升
单日游客量接近全镇户籍人口
依托浏阳河源头优势,大围山镇做活“水文章”。目前全镇共有备案涉水项目19家,形成“多点开花、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暑期,全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文旅消费额提升28%。
为避免同质化,镇党委、政府引导差异化发展:自由岛营造“度假式松弛感”,试营业以来营收超300万元;濠溪湾推出30余种无动力项目;溪边悦融合瀑布咖啡与自然景观;走马山水乐园巧用溶洞资源;鲤鱼坝梦幻乐园专注亲子市场,共同构建起多元亲水矩阵。
文旅热度延伸至农产品领域。早桃、杨梅、红宝石李、黄桃、翠冠梨、鹰嘴桃、黄金梨、圆黄梨……大围山2万亩水果从暮春到深秋持续供应,“采摘游”成为热门选项。今年,大围山水果生产基地入选湖南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大围山镇党委、政府主动“走出去”,不仅把水果文化旅游季活动搬到长沙市开福区方圆荟南广场,让长沙市民选购来自浏阳河源头的各色名优水果,还将大围山黑山羊“端进”2025香港美食博览会,推动浏阳黑山羊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夜幕降临,白沙夜市升腾起浓浓烟火气,“浏阳有戏·国潮白沙”乡村剧场传来阵阵掌声,将游客的消费体验从白天延续至夜晚。
投资火热民间资本青睐大围山
千万级民宿集群崛起
水的灵动令人畅爽,山的诗意让人沉醉。森林覆盖率84%、坐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围山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民宿生长基因。
湖南陌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楚东村“乡村CEO”)刘志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浏阳伢子,在上海闯荡多年后,于2015年回到家乡创业,一眼就相中了大围山镇的山水资源,相继投资6家高端民宿,暑期预订率超90%。
民宿的兴起,不仅为乡村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也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磁石”。年近六旬的申奕,与几名老友将闲置民房精心改造为高端民宿“围山云起”,成功获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85后”李浪打造的“云野有枫”一举登上国内民宿品牌“奥斯卡”的“黑松露出行推荐榜”;曾在外地经营服装生意的张同兴父子回到家乡投资千万打造“柚见山”民宿……随着民宿经济的升温,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涌入大围山,与文旅发展大潮形成“Buff叠加”。
金融“活水”的精准注入,也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当地金融机构适时推出“民宿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有效化解民宿因流动资金缺口而面临的资金难题。目前,全镇民宿达130余家,包括1家国家甲级民宿和3家省五星级旅游民宿,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精品民宿有16家。今年6月,大围山镇民宿聚集区入选湖南省避暑康养旅居联盟民宿榜单。
火的密码将“流量”转为“留量”
交出文旅融合优异答卷
接得住“泼天流量”,靠的是党建引领、主动作为。大围山镇抢抓东区“一山四镇”协同发展机遇,编制《大围山旅游总体规划》,全力擦亮“大围山镇民宿聚集区”金字招牌,明确民宿差异化发展路径。
为帮助项目尽快落地,大围山镇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召开现场办公会,从选址、审批到施工,全程跟踪对接,第一时间解决企业遇到的用地、用电问题。今年以来,大围山镇已成功引进溪边悦瀑布咖啡等8个精品项目,涵盖沉浸式休闲、山地运动等新兴领域。
同时,大围山镇不断优化软环境,着力打造“围山红”党建品牌。“湖南好人”李远护退休后坚守服务一线;党员罗玮将古镇故事编成顺口溜,传播大围山魅力;安全劝导员易理珍每日沿岸巡逻……“志愿红”成为大围山的温暖底色,守护游客“安全游、放心游、舒心游”。
全员发力共同富裕,这是大围山镇发展文旅产业的最终落脚点。大围山镇不断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浏河源村采用“公司+村集体+村民”入股模式,仅濠溪湾项目就为村级集体创收近80万元;白沙村对鲤鱼坝梦幻乐园项目实行“保底租金+30%利润分成”,有效保障了村集体稳定收益;中岳村、大围山村等通过盘活闲置资产,以土地、房产租赁等方式,持续获得租金收入。
村民的日子也日益红火。家门口的文旅项目提供超过2000个岗位,日薪逾百元成常态。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自主创业,纷纷开办起餐饮店、特产店等各类经营业态,暑期日均销售额可达千元。村民“珊珊姐”通过电商直播,年销售额突破45万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
当“流量”转为“留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围山镇的“火”,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大围山人的奋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