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隆回县聚焦非公有制企业、快递物流、网络直播等新兴领域党建“覆盖难、管理难、融合难”问题,创新推行精密排查、精准施策、精耕细作“三精工作法”,以组织覆盖推动工作覆盖、作用覆盖,为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筑牢“红色堡垒”。
精密排查:摸清底数建台账,筑牢覆盖“基础桩”
坚持“横向到边无盲区、纵向到底无遗漏”,以“全域扫描+精准画像”摸清新兴领域党建底数。
全域化摸排,不留空白。组建由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社会工作部)牵头,高新区、市场监管、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专项摸排专班,将非公有制企业、快递物流业、网约出行、网络直播、工业园区、商务楼宇、社会组织等新兴主体全部纳入排查范围,通过“分片包干、逐户走访”开展“地毯式”排查,累计走访市场主体300余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企”。
精准化核验,数据保真。建立“数据联审+实地核验”机制,一方面比对市场监管部门企业注册信息、民政部门社会组织登记数据、税务部门纳税信息,筛选出“应查未查”“注册未运营”等异常主体;另一方面深入企业车间、快递网点、直播基地等一线,现场核实企业运营状态、从业人员数量、党员实际在岗情况,避免“纸上数据”与实际脱节。
动态化建账,实时更新。按照“一企一档、一社一档”标准,分类建立涵盖“企业运营状况、从业人员数量、党员队伍底数、党组织建立情况、群团组织建设等”基本信息台账,明确专人每月更新数据,对新注册企业、新成立社会组织实时跟进,对注销、搬迁主体及时标注,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为精准组建党组织提供数据支撑。
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抓组建,织密覆盖“组织网”
针对新兴领域“业态新、流动快、党员散”的特性,不搞“一刀切”,而是按“规模分档、行业分类”制定组建方案,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
“单独建”,让规模企业有“主心骨”。对职工人数50人以上、党员3人及以上且队伍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重点社会组织,优先推动单独组建党组织。如针对县工业园区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指导其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党组织班子。目前已单独组建党组织60个,实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有效强化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联合建”,让小微主体“抱成团”。对规模较小、党员不足3人或流动性强的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社等,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串点成线”,组建联合党组织。例如,花门街道打破传统思维,将相邻社区的5家员工均不超过20人、党员均只有1人的企业,组成“茶山新隆两新联合党支部”。目前已建成联合党组织88个,解决“党员散、组织弱”问题,让零散组织形成发展合力。
“孵化建”,让无党员主体“有方向”。对暂无党员的新兴主体,实施“群团组织先行+党建指导员派驻”双孵化机制:一方面指导企业建立群团组织,通过“职工之家”“妇女联合会”凝聚职工,共成立新兴领域妇联组织27个;另一方面选派115名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定期上门宣讲政策、培育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已培育新兴领域入党积极分子93名,为后续建立党组织储备力量。
精耕细作:强化保障促规范,激活覆盖“新动能”
聚焦“建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目标,从队伍、阵地、制度三方面强化保障,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建强“领头队伍”,破解“不会干”难题。一方面优化党建指导员队伍,定期开展“党务知识+行业政策”培训,今年已组织各类培训23场,提升指导员履职能力;另一方面注重从新兴领域优秀出资人、经营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中选拔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懂业务、善党建”的带头人队伍,实现“党建带头人”与“业务领头人”双向赋能。
建优“活动阵地”,破解“没处去”难题。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籍、有制度”的“六有”标准,整合园区公共空间、企业自有场地建设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站),配备党员活动室、图书角、职工休息室等功能区,通过企业赞助、经费补贴等方式筹措资金,逐步实现重点区域阵地全覆盖,让党员“有地方学习、有场所活动”。
健全“工作指引”,破解“不规范”难题。及时发布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示,明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的具体要求,指导党组织结合行业特色开展活动——如网约配送员行业开展“交通安全普法宣传”,网约车行业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时组织新兴领域党员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确保党组织活动“有质有效、质效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