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翻滚,蝉鸣聒耳。在平江县汉昌街道的大街小巷,外卖骑手正在楼宇间穿梭,将三餐的烟火气送至千家万户;快递员顶着烈日疾驰,只为早一刻送达满怀期待;环卫工人用汗水浇灌街道的洁净,建筑工人在灼热的脚手架上挥洒坚韧。这些新业态户外劳动者,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在高温“烤”验下始终坚守岗位。平江县汉昌街道党工委以“党建领航·夏送清凉”活动为纽带,将组织关怀化作丝丝凉意:500余份清凉大礼包、200余件矿泉水、3万余元爱心物资,如夏日甘霖般滋润着1000余名劳动者的心田。这份精准聚焦的关怀,不仅是对辛劳的致敬,更是对“城市守护者”无声的礼赞。
红色驿站织密“清凉网”,组织关怀触手可及
盛夏七月,热浪席卷城市街头,而在四柱路社区的暖心驿站里,却是一番清凉景象。“以前高温天只能在树荫下躲会儿,现在推开驿站玻璃门,冷气裹着西瓜甜香扑面而来,手机充上电,凉茶喝到饱,真像回了家!”外卖小哥小张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笑着对记者说道。这份“清凉港湾”的底气,源于平江县汉昌街道党工委创新构建的“红色清凉网”服务体系。 以7个标准化暖心驿站为枢纽,联动32个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清凉服务圈”。各站点不仅配备空调休憩区、免费饮水、WIFI、充电等基础服务,更创新推出“清凉补给站”——冰镇矿泉水、解暑西瓜每日足量供应,驿站还贴心提供防暑药品和应急医药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启明驿站和四柱路驿站试点“午休服务”,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劳动者提供1.5小时专属休息区。驿站志愿者小王介绍:"我们观察到很多外卖员凌晨就开始接单,中午正是最疲乏的时候。现在他们不仅能吹空调,还能用微波炉热饭等服务。”
这套服务矩阵背后,是汉昌街道"党建+民生"的深度实践。通过整合辖区资源,驿站服务清单已拓展至法律服务、技能培训等10余类项目,真正实现从"应急避暑"到"品质关怀"的升级。
户外劳动者在暖心驿站休憩
党员先锋筑牢“服务链”,贴心守护精准直达
清凉不止于“歇脚”,更在于“暖心”。在烈日炙烤的街头,街道组织的“清凉守护行动”正在火热开展。党员志愿者们穿梭于快递站点、建筑工地和环卫驿站,将500份精心配置的防暑礼包送到户外劳动者手中,每份礼包都装着夏桑菊颗粒、清凉油、便携毛巾等实用物品,更承载着党组织的深切关怀。"这些物资来得太及时了!"外卖骑手王师傅擦着汗感叹道,"以前高温作业只能硬扛,现在有了党员们的贴心服务,工作更有干劲了。"
街道党工委创新构建"1+N"服务模式,党员志愿者不仅提供物资配送,更开展"三个一"特色服务:一次健康问诊、一堂防暑培训、一小时志愿陪护。在建筑工地临时服务站,医疗志愿者张医生正为工人们演示中暑急救技巧:"先用湿毛巾冷敷颈部,再补充淡盐水……"细致入微的指导让工人们频频点头。
民情直通架起“连心桥”,基层治理双向奔赴
服务不止于“给予”,更在于“倾听”。在平江县汉昌街道的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一抹"党建红"与"文明蓝"交相辉映。崭新的"心愿信箱"二维码下,外卖员、环卫工等户外劳动者正用手机记录下他们的"微心愿"。"昨晚提交的充电桩需求,今早社区就来安装了!"快递小哥陈磊指着驿站新增的智能充电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背后,是街道党工委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创新打造的"意见诉求直通车"机制在发挥作用。
通过分布在7个暖心驿站和32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扫码心愿墙",户外劳动者可以随时提交防暑物资、休息场所等实际需求。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经由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接单"处理——简单诉求1小时响应,复杂问题3日办结,所有事项5日内必有回音。数据显示,该系统运行三个月来,已收集并办结诉求200条。
从扫码提交建议到共建文明城市,汉昌街道用数字化手段架起了党群连心桥,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这不仅是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更是一座城市温度与智慧的体现。
群众扫码提交“微心愿”反馈意见建议
平江县汉昌街道开展“党建领航·夏送清凉”活动,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的民生温度:驿站里舒适的座椅成为劳动者歇脚的港湾,清凉礼包传递着手心的关怀,健康咨询台前流淌着贴心的叮咛,而一个个被点亮的“微心愿”则像星火般温暖人心。党建的引领力如根系深扎,凝聚起多元力量;组织的凝聚力似纽带交织,串联起服务网络;城市的温度感若清泉流淌,浸润着每个角落。当户外劳动者擦去汗水露出笑容的瞬间,这些细碎的温暖便汇聚成今夏最动人的风景,彰显着“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