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桥街道城南村地处湘乡市的城区南端,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庄。村“两委”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四级联动”发展策略,构建起“党支部+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多元合作体系,整合村集体所有的村部、厂房、校舍、仓库等资产,以参股和出租等形式,盘活闲置资源,提高资产资源的利用率,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20%,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该村先后被评为“湘乡市综合治理先进村”“湘乡市粮食生产先进村”等。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31万元。
多维整合资源,激活土地资产效能。城南村通过“三资”盘活实现资源增值,形成立体化发展格局。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采取“集约开发+规模流转”双轨并行策略:在4亩村集体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茶树,另有村集体资产狮子山200亩茶园,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00元;通过全流程土地流转服务,促成400余亩双季稻规模化种植,建立“保底收益+产量分红”机制。以农田流转为例,村集体与全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将分散的耕地集中整合,涉及农户120余户,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200元的土地租金。在资产运营领域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投入国省项目资金50万元改造江岸小学,建成集便民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卫生室、商铺等租赁实现年收益10万元。创新设备租赁模式,利用扶持资金购置农机设备入股合作社,构建“设备入股—机械作业—收益分成”闭环,年增收3万余元。这种资源整合模式使闲置资产利用率提升至85%,土地产出效益增长40%,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良性发展格局。
多维整合资源,激活土地资产效能。城南村通过“三资”盘活实现资源增值,形成立体化发展格局。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采取“集约开发+规模流转”双轨并行策略:在4亩村集体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茶树,另有村集体资产狮子山200亩茶园,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00元;通过全流程土地流转服务,促成400余亩双季稻规模化种植,建立“保底收益+产量分红”机制。以农田流转为例,村集体与全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将分散的耕地集中整合,涉及农户120余户,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200元的土地租金。在资产运营领域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投入国省项目资金50万元改造江岸小学,建成集便民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卫生室、商铺等租赁实现年收益10万元。创新设备租赁模式,利用扶持资金购置农机设备入股合作社,构建“设备入股—机械作业—收益分成”闭环,年增收3万余元。这种资源整合模式使闲置资产利用率提升至85%,土地产出效益增长40%,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良性发展格局。
回庐休闲网红餐厅
服务赋能发展,构建多元增收体系。针对城郊区位特征,城南村构建起“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双轮驱动的服务体系。打造“城南工匠”劳务品牌,以回庐休闲网红餐厅为例,该项目由村集体与企业联合运营,不仅为村民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还与周边农户签订蔬菜直供协议,每年定向收购白菜、辣椒、萝卜、冬瓜等农产品超1万斤,带动5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4000元。这种服务经济模式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形成“服务创收—技能提升—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飞涟灌万顷、生态休闲带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城郊特色品牌。依托涟水河生态廊道和历史文化资源,城南村打造“一核两带”文旅发展格局。以万福桥古建筑为核心,将飞涟灌万顷、新坳酒厂沿线,沿涟水河打造3公里生态休闲带。将回炉餐厅打造为网络热门打卡点,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000人次,形成“日游景区、食在城南”的消费闭环。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增长60%,村民自产的蔬菜、手工腊肉等产品通过门店渠道销售额提升45%,实现“流量”变“留量”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