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力”筑基,锻造堪当重任的过硬组工本领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18 16:37

能力是干事创业的基石,更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扛起时代责任的根本支撑。对于肩负管党治党重要职责的组工干部而言,过硬的能力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新时代新征程,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要求更严格,这就需要组工干部以学习力校准方向、以思辨力把握规律、以践行力破解难题,在 “三力” 协同提升中练就硬核本领,为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供坚实组织支撑。

锤炼学习力,以常学常新校准方向、夯实基础

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党员干部履行政治责任的内在要求。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的时代,组工干部需保持 “归零心态” 与 “本领恐慌”的意识,以强烈的求知欲和紧迫感主动学习,且需明确学习重点,围绕五大核心方向发力:

学理论,把稳思想之舵的“定海神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望远镜”与“显微镜”,理论根基不牢易在复杂形势中迷失方向。新时代的组工干部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著作,借助 “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 APP 等平台,强化理论素养,避免工作中出现 “思想滞后”“站位不高” 等问题。

学法律,筑牢治理之基的“刚性框架”。法律是治国之基,更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不学法、不懂法易触碰红线、逾越底线,需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选举法》等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治框架内开展干部管理、人才服务、换届选举等工作,确保各项事务合法合规。

学政策,打通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任督二脉”。组织工作政策性强、程序要求高,政策掌握不深不透会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甚至导致 “程序出错”“工作受阻”。需钻研岗位相关政策规定,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借助专业学习平台与公众号,打通政策落地 “最后一公里”,高效服务干部群众。

学历史,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能提供启迪与定力。组织工作的原则方法蕴含深厚的历史逻辑,需树立大历史观,学习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经验,把握 “重视基层”“人才成长需经磨炼” 等历史启示;同时树立小历史观,了解所在地区、单位及具体工作的发展脉络,增强工作的历史纵深感与洞察力。

学哲学,掌握难题破解的“智慧钥匙”。哲学是 “明白学”“智慧学”,能提升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水平。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论、辩证法等核心观点,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等原理分析问题,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化工作方法,如提升数据填报准确性、谈话沟通艺术性等。

锤炼思辨力,以明辨是非把握规律、找准路径

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矛盾交织、利益多元,唯有具备较强思辨力,才能抓住关键、高效推进工作。思辨力的提升需聚焦 “思” 的深度与 “辨” 的精度,具体从三个层次展开:

以深度思考破除被动思维,激活工作主动性

避免 “被动执行”“机械照搬” 的惯性,摒弃 “文件二传手”“等靠要” 的工作模式。面对上级部署或工作任务,先主动追问 “干什么”“为谁干”“怎么干”,结合岗位实际与群众需求探索创新方法,防止党建工作简化为 “材料工作”“表格工作”;在学习中同步思考,将理论知识、政策要求与具体业务对标对表,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形成 “学习 — 思考 — 总结 — 提升” 的闭环,让工作从 “完成任务” 向 “做出成效” 转变。

以清晰思路构建工作框架,提升事务规范性

针对发展党员、干部选任等事务性工作,梳理标准化流程、时间节点与注意事项,建立个性化工作模板与解题思路,既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也为他人接手、团队协作奠定基础,避免因 “个人依赖” 导致工作断层;在面对复杂任务时,学会拆解目标、划分阶段,明确每个环节的核心要求与衔接要点,确保工作逻辑清晰、推进有序,杜绝 “眉毛胡子一把抓” 的混乱状态。

以科学思维把握工作规律,增强谋划系统性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善用 SWOT 分析法、“SOP” 标准化流程模型等工具,从全局与长远角度谋划工作;培养 “见微知著” 的政治敏锐性,对潜在风险、隐性问题提前预判,精准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处理问题时不满足于表面调解,而是深挖根源、寻求治本之策;自觉将组织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地方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定位,确保每项举措都与中心任务同频共振,避免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短视局限。

锤炼践行力,以知行合一彰显担当、务求实效

践行力是将价值观转化为持续行动的能力,核心在于知行合一,不仅关注行动本身,更强调行动背后的信念、价值观与长期目标,是比执行力更高层次的能力。锤炼践行力需聚焦三个关键:

以攻坚克难的勇气践行担当之责

“干” 是干部的核心职责,攻坚克难是检验党性与能力的 “试金石”。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需直面组织工作中的难题,如打破干部选拔中的论资排辈、解决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 “人、治、物、效” 问题、突破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障碍等,以 “敢闯敢试” 的魄力与 “善作善成” 的智慧破局,既选拔攻坚克难的干部,自身也成为攻坚表率。

以开拓创新的智慧践行实干之为

摒弃 “机械执行”“照搬照抄” 的惯性,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政策落实中注重 “精准滴灌”,根据地区、单位、干部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在基层党建中注重 “深耕细作”,探索党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融合的新模式,通过 “微创新”“金点子”,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回应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以久久为功的毅力践行奋斗之志

组织工作多为 “潜绩”,成效需时间沉淀与实践检验,忌 “一阵风”“运动式” 作风。需对既定战略与政策持续推进,如干部队伍建设需从发现、培养、选拔到管理监督全程发力,公务员绩效管理改革需逐年优化完善;同时注重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与政治文化,恪守公道正派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将年轻干部 “墩苗计划” 等长效机制落到实处,以持续发力彰显对事业的高度负责。

(邵阳市北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党校校长(兼)罗杨)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