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三化联动”赋能驻村工作队提质增效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17 10:26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保靖县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主线,围绕抓实抓细驻村帮扶,通过优化队伍配置、强化赋能激励、做实保障监督等举措,不断完善驻村帮扶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科学化选派,建强乡村振兴生力军。精准匹配选精兵。建立“调研-匹配-选派”全链条工作机制,全面摸排全县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治理水平等情况,按照“因村派人、人岗相适”原则,统筹帮扶单位职能与干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选派方案,共组建119支驻村工作队,选派295名驻村干部,其中党员168名,平均年龄40岁左右,确保队伍结构合理、能力适配。重点突破强配备。在已派驻工作队的119个村基础上,针对15个工作任务重、存在软弱涣散问题的行政村,实施“优中选优、强中配强”策略,从全县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中,择优选派15名35岁以下、学历较高,作风扎实,热爱农村工作、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第一书记,并纳入重点培养对象,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乡镇包村促联动。推行“1+1”或“1+2”乡镇干部联村驻村机制,落实激励乡镇包村干部担当作为“五强化五带头”十条措施,选优配强219名乡镇驻村干部,形成“专业驻村干部+属地包村干部”双轨并行,形成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帮扶效能。

精准化提能,激活驻村干部新动力。新老衔接传承经验。推动“新老”驻村工作队有序衔接,建立“县级动员会、乡镇座谈会、村级交接会”三级谈话机制,采取“老队员示范讲解+新队员跟学实操”方式,帮助新队员快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确保工作不断档、帮扶不脱节。组织新工作队开展“地毯式”走访,聚焦老党员、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全面掌握家庭状况、务工动态、收入结构等信息,建立“民情台账”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响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培训提升能力。整合各级培训资源,构建全覆盖培训体系,今年来,举办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培训会、省州驻村帮扶座谈会、驻村工作队全员培训班等,县级累计培训第一书记、工作队员779人次,内容涵盖政策法规、业务能力、群众工作方法、党风廉政教育及实战实训等方面,实现培训内容精准化、人员全覆盖。鲜明导向激励担当。注重在驻村一线培养、考察、识别干部,树立“凭实绩说话、从基层选才”的鲜明导向,对扎根基层、表现突出的驻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6名表现突出的挂职干部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给予记三等功,2名第一书记被评为全省担当作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精细化管理,激发驻村帮扶新动能。完善保障体系,激发队伍活力。健全驻村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生活补助、通信补贴、公共交通费、人身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健康体检等政策,切实消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明确职责定位,创新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紧扣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等“四项任务”,以及推动学理论、强组织、固成果等“八个推动”要求,高效履职。创新成立“第一书记联盟”,涵盖119个脱贫村和15个一般村第一书记,形成“集团作战”驻村帮扶共同体,建立健全党建联建等“九联”工作机制,形成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片区共同富良好态势。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县驻村办督导抓统筹、乡镇属地管理抓日常、派出单位协同抓保障“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驻村干部日常管理办法,明确驻村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每周住4晚干5天,推行“日巡夜查”联动模式,今年来交办问题103个,下发提醒函24次,提醒后盾单位20个,确保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