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打造沅水流域人才洼地 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19 15:45

近年来,泸溪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人才强县战略目标,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建设靶向发力,取得一定工作成效。

坚持“引育用”一体推进,实施“三大工程”,建强“雁阵齐飞”的人才队伍。实施“头雁”领航工程,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以产业需求和民生短板为导向,紧盯“三个百亿”发展目标,探索“双招双引”、项目合作、股权激励、专家荐才等引才路径,构建“刚性招录+柔性引进+乡情感召”的引才体系。先后招考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77名,柔性引进邹学校、印遇龙、柏连阳院士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泸溪籍名医胡中伟、省会名医等专家(团队)170余人,有效填补了该县高层次人才紧缺短板。实施“归雁”回流工程,精诚回引返乡创业人才。以“湘商回归”“校友兴湘”等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泸力同心·溪望你来”等系列引才活动,引导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兴乡。累计回引“湘商回归”企业家380余人、返乡创业人才1700余人,涌现出向义平、周韩等38个返乡创业优秀典型,该县被评为“全省农村创业典型县”。创新选派20名退职干部回原籍村担任名誉村主任,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浦市镇青草村在名誉村主任印成林带领下发展稻鱼虾连作等产业,实现集体经济从5万元到100万元的突破。实施“雏雁”孵壮工程,精心培优青年后备人才。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医学生、特岗生等本土化人才325名,先后选派76名优秀青年人才到株洲交流挂职、168名医卫人才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深造。深入实施“导师帮带”、青蓝工程,鼓励高层次专家与本土人才建立师徒带培关系,培育高素质农民378人、农村电商人才97人、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118人、乡村工匠82人、其他农村实用人才746人,人才数量持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该县青年人才滕静蓉参加“第二届金针杯”中国传统工艺刺绣大赛,荣获全国第二名。

坚持“产学研”互促融合,落实“三大举措”,激发“百花齐放”的创新动能。强化平台搭建聚集人才链。创建省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示范(研训)基地48个、专家人才工作站(室)27个;培育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2个,入选省“三尖”人才、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小荷人才、武陵人才、湘西工匠等省州人才项目60余人。邹学校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印遇龙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组及以柏连阳院士为首席专家的省农业科学院泸溪矿物质农用产业研究院先后落户泸溪。是深化校企“联姻”激活创新链。以校地、校企合作为抓手,全县5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战略合作项目150余项,人才发明专利增速、PCT(国际专利)拥有量、现有工矿类企业发明专利量均居全州第一,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泸溪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泸溪县获评全省首批创新型县。优化分类组团托举产业链。围绕“1+5+X”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需求对口、产业同类”原则,将180余名省州县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及部分柔性引进专家分类组成工业、林业、特色水果、医疗卫生等10个专家团,创新每个专家团“至少创建1个示范基地(特色科室)、推广2项新技术(品种)、开展3次集中服务、解决5个技术难题、培养5名本土人才”12355工作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专家组团服务质效。泸溪科技专家团工作经验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被评为省派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

坚持“人财物”统筹谋划,突出“三个强化”,创优“近悦远来”的留才生态。强化政治引领,提升人才服务广度。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在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力量、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累计从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350余名,培养后备力量261名。定期召开优秀人才、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等人才座谈会,举办人才沙龙联谊、研修培训、竞赛比武等,为人才成长搭梯设台。利用春节、教师节、医师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各领域优秀人才进行走访慰问、表彰激励,选树优秀人才典型,讲好人才故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重才浓厚氛围。强化机制创新,提升人才服务效度。创新服务保障一支队伍、服务诉求一线收集、服务事项一站集成、服务模式一帮到底“四个一”人才服务机制。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完善人才服务联动响应机制,建立“人才点单呼叫、专员接单报到、部门派单服务”工作闭环,在泸溪高新区、县政务中心设立“帮代办”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事项申报、业务受理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尽享“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的便捷通畅和“即来即办”的专属服务。泸溪“三个上门”助企发展经验获毛伟明省长肯定性批示。强化待遇保障,提升人才服务温度。坚持用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做到用政策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服务留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县级民营企业人才职称专场评审,27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获评工程技术专业初中级职称(其中6人破格获评中级职称),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中国人才》推介。每年将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整合中石化、株洲对口帮扶等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保障人才工作。先后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家属就医、安居落户等“关键小事”80多个,落实人才住房298套,发放引进人才安家费、县级非遗传承人、县派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补助300余万元,推动优秀人才与县域发展“双向奔赴”。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