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沩山镇,依然生机勃勃。千年古窑址旁,游客们参观古窑址、游览古村落,感受千年光阴流淌;望仙桥水库旁,露营帐篷如花绽放,欢声笑语萦绕山水之间;村头巷尾,“沩山豆腐”的清香与“沩山糯饭”的软糯,吸引无数游人驻足品尝……
近年来,醴陵市沩山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沩山古窑”与“望仙桥水库”两大核心资源,以“集体搭平台、农户享红利”的模式,做好“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融合文章,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逐步形成“访古窑、游山水、尝美食”的特色乡村文旅IP,真正让“集体强”与“村民富”同频共振。2024年,沩山镇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33.02万元。
陶瓷赋能,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始终注重发挥陶瓷文化的带动效应,依托醴陵窑国家级招牌,积极开发“古窑遗址参观+陶瓷文化研学”一体化项目,不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新空间。开展沉浸式研学体验。与专业机构合作,推出“小小陶匠”研学课程,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通过专业人员引人入胜的讲解,探寻古窑的烧造奥秘,解开每一片碎瓷片背后的历史密码,在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中实现“以知引流”。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跳出传统农产品局限,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符号,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如古窑纹饰茶具、文具等,推动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联动非遗美食推广。将“沩山豆腐”“沩山糯饭”等特色美食与陶瓷器皿相结合,推出“用沩山碗、吃沩山饭”美食体验套餐,以美食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文化感染力和产品附加值。
沩山镇漏水坪村溯溪
山水引流,打造休闲经济“新爆点”。充分利用望仙桥水库及周边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打造集体经济增长新爆点。做精特色露营项目。依托水库周边开阔草地,规划建设生态露营基地,提供帐篷租赁、餐饮配套等服务,吸引大批游客“携家带口”前来“微度假”,“星空露营”“篝火晚会”成为新卖点。同时,联动全镇7个村已发展的25家农家乐、13家民宿,形成“露营体验+多元住宿”的互补业态,既满足游客短期露营与长期旅居的不同需求,也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做活生态体验项目。结合山区溪流资源,由集体排查安全隐患、开辟溯溪路线,招募村民担任安全员,同时联动周边农户推出“溯溪+农家饭”组合服务,打造亲水游玩热门项目,让游客在自然野趣中流连忘返。做优多元业态项目。鸵鸟餐厅、梅花鹿养殖基地、大鲵文化馆、老鸦山蜂蜜等特色生态养殖项目稳步发展,百亩玫瑰花田、豆腐文化体验馆等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地后吸引大批游客打卡。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为农户提供管护、接待等岗位,形成“土地有租金、务工有工资”的多元受益格局。
沩山镇沩山村农家乐民宿综合体
宣传聚力,擦亮文旅融合“金招牌”。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借助各方力量,全方位讲好沩山故事。借文学之笔深化内涵。今年4月,沩山镇成功对接湖南省作家协会“百名作家写百村·传统村落”文学创作活动,作家们深入沩山采风,创作并在各级期刊发表文学作品20余篇,有效提升沩山文化影响力。借媒体之眼扩大影响。积极借力市级主流媒体传播矩阵,主动深化与醴陵市融媒体中心的合作,依托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展示沩山特色资源与文旅活动。醴陵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由拥有400万粉丝的“00后”主播打造的“桃花观野”视频,精准触达年轻群体,成功破圈传播,极大提升了沩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借网红之口引爆流量。积极培育和引进本土网红,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生动展示沩山游玩乐趣和美食特色,实现线上精准引流、线下实体消费,切实带动集体经济增长。
沩山镇沩山村生态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