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筹备工作,进一步优化社区队伍结构,湘潭市雨湖区昭潭街道精心“选”、用心“育”、细心“管”,持续优化完善后备力量精细化培养模式,着力储备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两委”后备力量,蓄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源头活水”。
“全方位”选优选强,建好后备力量“蓄水池”。结合社区“两委”成员现状,坚持“一社区一策”,为每个社区动态储备至少2名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后备人选。全面摸底,选准人才。重点聚焦35周岁以下现有社区“三员”队伍、居民骨干、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在全街范围进行后备力量摸底“招募”,充分挖掘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扎实、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通过个人自荐、居民选荐、社区“两委”推荐等方式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层层推荐,储备具有党员身份的后备力量11人,“90”后后备力量12人。建档立册,动态更新。按照“一人一档、一社一册”要求,逐人建立、专人管理社区后备队伍档案,全程记录后备力量基本信息、教育培训、奖惩情况、工作实绩等现实表现,做好信息动态更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全过程培养纪实,作为后期使用考虑的重要标准之一,为社区“两委”换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全链条”跟踪培养,打好管好用活“组合拳”。创新探索后备力量“动态储备、孵化培养、跟岗锻炼、导师帮带、竞争选拔”全链条培养模式。针对后备力量的个人特点,逐步压担子参与中心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提前锻炼,孵化培养。建立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跟踪培养机制,大力实施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质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养。实行“增能计划”,每月开设业务大讲堂,由业务条线同志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选题讲课,指导帮助后备力量完成实践任务等,提升干部队伍整合业务能力,缩短“成长周期”。同时采取“试点孵化培养、定点输送人才”的方式,以试点社区集中培养骨干力量,将成熟可用的社区干部按照“培养有方向、管理有措施、使用有计划”原则,输送到有空缺且切实可需人才力量的社区。多元参与,导师帮扶。建立后备力量结对培育机制,对重点培养对象,采取“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社区干部+后备力量”的模式,由街道联点社区班子成员及所在社区书记、副书记等结成帮联对子,从思想作风、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培养,选取23名党政班子、社区书记等担任帮带导师,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后备力量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为下一步后备力量竞争性选拔打下基础。
“全维度”竞争选拔,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通过激发社区工作者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开展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创新实践,进一步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综合组考,立体考核。街道创新实施选拔机制,通过后备力量竞争性选拔的方式,让后备力量从“人才储备”走向“考场检验”,围绕社区治理、居民服务、党建引领等重点工作,将街情实际融入考题,模拟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班子建设、发展社区经济等基层场景,全方位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与群众工作本领,通过选拔,4名优秀社区“三员”工作者、2名本土人才脱颖而出,经选举等程序成了“两委”干部。常态推进,全面引才。竞争性选拔是街道发现和储备优秀社区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渠道。街道坚持持续敞开人才吸纳大门,既通过常态化的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实践锻炼等多种机制广泛“引苗”,也热忱欢迎返乡大学生等各界优秀人才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向阳”成长。
昭潭街道通过不断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发现和储备方式,动态更新充实后备力量人才库,确保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长流。下一步,街道将在社区队伍建设和培养上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为后备力量提供成长平台,为社区治理注入蓬勃活力,为辖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