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株洲市芦淞区: 党建引领服务下沉 “填表人”变“办事员”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30 15:57

龙凤庵村位于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田间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2023年以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机制,推动村干部从“坐班填表”转向“下沉办事”,实现服务零距离、治理有温度。

建强服务“主心骨”

过去,村干部忙于App打卡、填表报数、参加会议,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2023年,芦淞区以龙凤庵村为试点,全面取消村干部“坐班制”,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力量下沉。村党总支牵头梳理出17项高频事项和20项低频事项,分别采取“窗口办”与“上门办”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群众事有人办、难有人解。

“村民来不了窗口,我们就上门去办。”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桂华说。村里挑选55名党员担任邻长,组建上门服务队,累计办理事项89件,解决问题81个。2024年,全区81个村(社区)全面推行“不坐班”制度,取消57项村级不应承担事务,村干部真正从“填表人”转变为“办事员”。

畅通惠民“连心桥”

服务下沉,关键在“心”。76岁的张落天老人因病无法办理社保认证,村党总支书记张川带着设备上门,几分钟就完成了认证。“现在村干部直接上门,太贴心了!”张落天感慨道。今年以来,全村5名村干部走访554户村民,解决各类诉求256件,群众办事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在服务中凝聚人心,在实干中彰显担当。村干部不再是办公室里的“表格干部”,而是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的“贴心人”,党群关系在一次次上门服务中愈发紧密。

激发治理“内生力”

龙凤庵村还注重发挥“银发力量”,创新养老互助模式。村里成立老年协会,组建互助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发动老党员、离任干部、退伍军人等参与服务。75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60岁以上享受餐费补贴,活力老人帮扶半活力老人,形成“以老助老、邻里守望”的温暖氛围。

服务中心的房屋由村民无偿提供,蔬菜由协会成员自种,除一名厨师有补贴外,其余均为志愿服务。目前协会已有16名理事、百余名老人参与,成为乡村治理中一道亮丽的“银发风景线”。

绘就振兴“新图景”

村庄发展,规划先行。2023年,龙凤庵村在编制村庄规划时广泛问计于民,收集320余条建议,梳理29项问题,最终形成以“白关丝瓜”为基础,拓展“长青冬瓜”“香玉甜瓜”的“三瓜”产业布局。该规划荣获全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案例一等奖。

村里引进企业合作建设100亩智慧农业示范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投资52万元建设瓜棚、冬瓜架等设施,打造全区首个“白关三瓜”示范基地。从“一瓜”到“三瓜”,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5万元,三年增长54万元,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如今,龙凤庵村在党建引领下,不仅实现了村干部角色的转变,更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服务暖心、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振兴之路。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