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仲夏的风拂过早安隆回的青山绿水,这座城便迎来了一场足以点亮整个季节的美好邂逅。
一群怀揣热忱的“鸿雁”,从五湖四海的大学校园归来,带着满溢的才华与对故土的眷恋,跨越千里山海,奔赴这场与家乡的青春之约,共同谱写了一曲“智汇潇湘・才聚隆回”的动人乐章。
政策搭台:山海奔赴润桑梓
“既能用专业所长做事,又能实实在在了解家乡,这样的实践太有意义了!”这是今年“返家乡”学子的共同心声。为让社会实践活动贴合县情需求,隆回县委人才办、共青团隆回县委锚定“农业富县、工业强县、生态秀县、教育兴县”发展目标,精准设置120个实践岗位、推出8大实践板块,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实习,从乡村振兴到基层治理,实现“岗位按需设、人才精准配”。
活动启动前,“隆回党建”“隆回青年”微信公众号的报名通道刚开放就迎来热潮。后台数据显示,超400名学子提交申请,其中党员、学生干部占比达40%,带着“用专业服务家乡”的目标报名——计算机专业学生瞄准政务信息化岗位,农学学子主动申请乡村振兴实践点,艺术生则希望参与乡土文化传播。经过资格审查与岗位匹配,最终确定的实践队伍中,基本实现专业与岗位“精准对接”。
实践答卷:青春作笔结硕果
在大水田乡的村部舞台上,张家界学院舞蹈系学子陈嘉欣的身影格外忙碌。这个暑假,她不仅带着《十送红军》等节目登上“云上花瑶村晚大舞台”,更牵头策划了“八月星火长明,青春与历史同行”暑期村晚,16个融合红色历史与乡土特色的节目,让近百名村民看得热泪盈眶。“教阿姨们练舞时,她们攥着我的手说‘终于有年轻人带我们热闹了’,那一刻突然懂了实践的意义。”陈嘉欣说。她原创的快板《庆大水田乡八一佳节》里“乡村振兴换新貌”的唱词,正是亲眼所见的家乡变迁。
今年暑假,在2025年第六届“侨心杯”少年足球邀请赛和2025年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推广行动暨首届“早安隆回”银花百合交易展销会期间,50名“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高质量完成了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成为“侨心杯”和展销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根脉情深:此心安处是吾乡
“以前觉得家乡留不住年轻人,现在发现是我们没找到扎根的方式。”实践结束后,沈阳师范大学学生邢琦娟表示,毕业后将利用所学所长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今年,隆回县建立“实践人才库”,后续将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跟踪培养,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前置储备。
隆回县高度重视实践成果的转化与激励,为186位圆满完成任务的“返家乡”学子开具社会实践证明,对表现突出的学子出具表扬信,并激励他们返校后持续深耕专业,学成反哺桑梓。这不仅是对学子们的辛勤付出与实践能力的认可,更是为其未来升学深造、就业创业增添的一份“来自家乡的厚重背书”。
从魏源故居的文脉传承到银花百合的产业发展,从红色教育基地的初心感悟到乡村振兴的实践担当,从政务大厅的细致服务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支持……2025年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春力量深度融入隆回高质量发展的肌理。当越来越多的学子在朋友圈写下“故乡值得”的文案时,这场青春与故土的相遇,为建设现代化新隆回孕育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