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桃江县:聚党建合力,拓农旅新途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29 16:30

桃江县沾溪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规划引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等举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转变,形成了“一带两片多区”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党建引领,谋划产业发展新前景

(一)规划先行,构建“一带两片多区”格局。镇党委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定位农旅融合发展方向,确立了“一带两片多区”的总体思路。“一带”即沿沾溪流域打造生态景观带,串联沿线自然与人文景点;“两片”即现代农业示范片和竹文化体验片;“多区”即培育特色水产养殖区、农特产品加工区、可视化农业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块,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农旅融合筑牢规划根基。

(二)健全机制,凝聚“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合力。构建“党委主导、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格局。镇党委大力推进“乡友回湘”,2024年以来引进6家企业落户沾溪镇,引进资金3亿元,其中竹林三产融合开发项目单笔投资就达8000万元。各村党组织主动作为,洋泉湾村党总支部率先整合村内资源,打造集“观乡间景、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片组邻长“三长”优势,做好农旅发展服务,参与产业发展,坚持共建共享,人均增收5000余元。

(三)创新模式,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坚持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将党组织建在农旅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全竹循环产业园成立2个非公联合党支部,统筹园区内8家企业的发展规划,推动竹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伍家洲村党总支领办葛根种植合作社,延伸发展葛根采摘、加工体验等项目,使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同时,依托笋竹两用林基地,探索“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竹产业种植与旅游服务,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图景

(一)突出特色,把“流量”变“留量”。强农业底色引客,壮大优质农业,培育优质稻米、葛根等系列产业,以优质农产品吸引游客关注,筑牢“流量”入口。活民俗文化留客,洋泉湾村推出“五道茶二十四碟”传统饮食文化体验、锦域竹业开展特色竹编观赏学习,凭古色民俗魅力留住游客。造田园体验聚客,万亩双季稻稻浪连绵,杉木村百亩荷园引近郊观光,洋泉湾村设农耕研学项目,用绿色田园体验汇聚人气。育康养产业锁客,依托洋泉湾村廻龙山氧吧、望母洲岛,打造益阳近郊周末养生游首选,推动“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

(二)转变方式,推“传统”变“智慧”。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万亩示范片,布设33套田间监测设备,结合卫星遥感技术,构建智能化监测网络,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透明可追溯,为游客提供“可视化农业”体验。构建社会化服务平台,组建的农机联合社,配备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设备63台,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为游客展示现代农业技术魅力;创新“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升稻米品质,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的标签,让智慧农业成为农旅融合的新亮点。

(三)创新模式,促“单一”变“综合”。洋泉湾村党总支引进社会资本,打造集民宿、餐饮、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共享农庄,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参与经营,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全竹循环产业园从原竹加工延伸到竹工艺品制作,让“一根竹子”产生多元价值。通过转型升级,沾溪镇农业成功从单纯生产功能,向生态、休闲、文化、教育等多功能拓展,形成“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型业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发展新风景

(一)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坚持“农业筑基、旅游赋能”,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体验各环节有机结合,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全竹循环产业园从原竹加工延伸至竹工艺品制作、竹文化体验、竹林观光,2025年来带动竹产业相关收入超5000万元;卫红村帅畅食品开发真空包装、休闲食品等衍生品,在景区设立销售体验点,让游客“吃得放心、带得开心”。2025年以来,全镇农特产品加工产值超过3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实现“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

(二)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多元业态”潜力。探索“农业+教育”模式,依托可视化农业基地、农耕体验项目开发研学课程,2025年以来年接待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发展“农业+健康”模式,利用廻龙山氧吧、望母洲岛,推出森林康养等服务,吸引城市游客休闲度假;创新“农业+互联网”模式,镇党委依托新媒体协会,组织党员开展直播带货、云认养活动,洋泉湾村“五道茶二十四碟”项目将普通餐饮升级为文化体验,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丰富了旅游内容。

(三)联结利益链,实现“产业富民”双赢。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农民共享农旅融合发展成果。白沙洲社区特色水产养殖项目中,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分配,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望母洲旅游景区和洋泉湾大酒店与周边20余户农户签订农产品直供协议,年采购额超百万元,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全镇建立产业帮扶机制,精准带动脱贫户参与农旅产业,通过就业帮扶、产业分红等方式,助力脱贫户稳定增收,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强镇、富民增收兴村”的双赢目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