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衡山县: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成效足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29 16:29

近年来,永和乡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不断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绘就振兴新画卷。2025年永和乡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强基固本,培育基层治理“排头兵”。永和乡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本。扎实开展理论学习。采取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修好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基层实践三门课。着力扩充人才储备。健全科学化和动态化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机制,乡党委统筹、班子联村,实施分类管理、因人施策,让“领头雁”真正成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引擎”。坚持抓好“选好苗”这个源头和风向标,发现识别优秀村后备干部42名,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原则,提升储备质量,保证村干部队伍梯次培养不断档、不断层。优选建强“三长”队伍。为健全网格化和精细化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永和乡择优推选政治素质较高、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熟悉本地情况的人作为片组邻“三长”,建立起了一支群众身边的服务队,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好事、难事。2025年,片组邻“三长”共化解矛盾80余起,针对湿地公园生态保护难题,开展生态保护巡逻60余次,吸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此落户。

突出特色,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永和乡坚持走农业强镇发展路子,以小水果之乡建设为突破口,以三个维度明确主特产业,走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上下联动一盘棋。构建“1+2+N”立体化服务矩阵,通过党委抓总,项目、技术专班护航、N种方式助力,指导帮助经济组织协调矛盾、流转土地、争取资金。推动建立“线上电商+线下采摘”双渠道销售模式,统一品牌标识、物流配送和采购标准,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转变。组织与农业专家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面向辖区水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解决技术问题20余个。党群合力一条心。以“党组织牵头+党员示范+村民参与”的模式着重打造“小水果”品牌。目前辖区内水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水果从业主体70余家,其中有1家省级龙头、7家市级龙头、2家高新技术企业,9个“两品一标”认证产品,形成了“五大品类、十大基地、万亩规模”的种植格局。左右协同一股劲。由水果产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相互监督,做到“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价格”三个统一。“龙凤沃柑”“紫冠冬枣”“永新农庄”等三家企业成功实施股改,挂牌湖南股权交易所。不定期分析研判小水果行业趋势,引导各经营主体紧跟市场需求,确保四季有果、持续产出。

保障民生,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永和乡坚持紧盯群众所盼、发展所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俯下身子听民声。在永和乡,“入户听诉”已成为党委政府掌握民情、化解民困的重要方式,走进群众家中,通过“看一看、聊一聊、记一记、帮一帮”的方式,把群众的心声“记在本子上、放在心坎上、落在行动上”,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复杂难点问题,整合资源、联动力量、协同攻坚。一呼即应解民忧。通过定期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广纳民意、共商共议,确保民生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党员先锋队活跃在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服务为本惠民生。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党员干部积极带头,以“一核五制”模式推动和美屋场建设见实效,成为村民休闲娱乐新地标。聚焦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拓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10公里、油化12公里,新建旅游公厕3座,休闲广场4处,切实将民生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村民满满的“幸福账单”。

文旅融合,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永和乡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积极探索拓展文旅产业内涵和外延。以活动赋能。举办“初恋味道·果约永和”“幸福在沃·甘甜如春”等大型采摘节活动,各大基地采摘水果的游客呈井喷式增长,基地及果农增收超百万。紧贴时代休闲文化和休闲方式,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迎新健康跑”“短视频大赛”“现代诗征文大赛”“非遗文化展演”“青年联谊交友”等文化休闲活动20余次。以文化赋能。深入挖掘龙狮赞、划龙舟等地方传统文化,新建龙狮文化展览馆,建设龙舟赛基地,组织龙舟赛、皮影戏演出等活动,地方特色文化氛围更浓。以旅游赋能。推出水果采摘电子智慧地图,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垂钓、家庭农场等农文旅融合产业,以水果采摘为主题的乡村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水果经济”正逐渐转变为“假日经济”。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