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长沙市芙蓉区:“绣花功夫”绘就幸福底色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9-30 15:56

如何将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解决实际问题,是推进高效能治理的关键。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街道张公岭村,以党建为引领,用“绣花功夫”解决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生动诠释“民生为大”的真谛,绘就一幅幸福和谐的乡村新画卷。

啃下“硬骨头”,办好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

金园小区是一个开放式无物业自建房小区,曾因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安全隐患重重、人居环境差等问题,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骨头”。 张公岭村党委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迎难而上,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发力。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和争取,金园小区提质改造项目终于落地。

如今的金园小区焕然一新:告别“扛罐上楼”,接入了市政天然气管网;告别泥泞坑洼,路面硬化让出行更加舒适;告别“蜘蛛网”,强弱电线路得到规范整理;告别积水之忧,排水系统全面升级;告别停车难,新增停车位满足居民需求。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村党委赞不绝口。

金园小区的改造,只是张公岭村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公岭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办好一年一件事”,结合“芙蓉夜话”协商议事模式,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开门收集民情,真心实意征民意、解民忧。在张公岭安置小区建起了农贸市场和文体广场,升级改造农家书屋为自助图书馆,辖区企业石棉瓦厂老旧换新颜,帮助18户果林场居民将13年未到手的房屋产权证办了下来……一件件民生大事的解决,搭建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也拉近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距离。

图片10.png

张公岭村党委组织召开“芙蓉夜话”,与居民一起讨论小区改造事宜。

关键处用工,做好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关键小事”往往关乎群众的日常生活品质。张公岭村的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从小处着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第一党支部党员李正云,主动请缨承包了停产多年的石棉水泥制品厂厂区改造项目,通过消除安全隐患、修缮老旧建筑、铺设硬化道路和搭建水电管网等一系列举措,将昔日破败的厂区打造成了约11237.81平方米的仓储园区,焕发了新生。

第三党支部党员刘圣斌,是一名园林绿化工人,利用休息时间清理小区周边草坪,消除蛇虫鼠蚁隐患,方便居民生活。“草坪清理看似小事,但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安全。”刘圣斌的行动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党建引领的本质在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张公岭村积极推动党员履职尽责、冲锋在前,立足岗位承诺践诺;建立了村级奖学金人才库,引导大学生返乡奉献;成立了退伍老兵志愿服务队,弘扬军人优良作风,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与“智慧动能”,多举措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推动“关键小事”办理常态化。

图片11.png

张公岭村党委组织党员开展实践活动

快速响应,坚持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事”“麻烦事”及“烦心事”

“段嗲,吃饭了吗?你老这几天身体还好不,有什么要我们帮忙的吗?”张公岭村第一片区村民代表又到了独居老人段嗲家里,了解他生活和身体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2023年,段嗲在深圳工作的儿子患上了渐冻症,一直在外地治疗,去年老伴又因为中风失能住进了养老院,段嗲就变成独居了,年老体弱,又有听力残疾,还没有家人照顾,一直是张公岭村第一片区重点关注对象,隔几天就有“三长”上门走访,带去慰问品,陪他拉拉家常,打扫一下家中卫生。

多年来,张公岭村“三长”和网格员始终关注片区和网格内老人的生活状况,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形成了流动服务、随时入户的助老工作模式。其中为辖区瘫痪在床或者行动不便老人们提供上门退休人员认证服务最为实在,确保老人能按时领取退休金,真正做到了小行动解决了老人心头大难题。

依托“芙蓉万家”三长制和网格化工作,张公岭村党委始终坚持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快而准地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事。今年以来,张公岭村共为居民解决路灯亮化,疏通下水道、清理僵尸车等民生问题52件,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图片12.png

张公岭村村民代表走访独居老人段清贤,因老人听力障碍,只能书面交流,了解其需求,提供帮助。

张公岭村的实践证明,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于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在于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张公岭村以党建为引领,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未来,张公岭村将继续以“绣花功夫”绘就幸福底色,让村民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