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株洲市渌口区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紧扣“强素质、提能力、促发展”核心目标,从精准规划培训内容、创新优化教学形式、从严强化培训管理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切实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为渌口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规划,让培训“解渴管用”。坚持把“需求导向”贯穿培训全过程,通过深入调研、分类施策、靶向设计,确保培训内容与中心工作同频、与干部需求共振,真正让干部听得懂、用得上、干得好。深研需求“画准像”。组建专项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区直部门、乡镇、村(社区)等不同层级,聚焦干部在履职尽责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领域,收集各类需求建议320余条,建立“干部需求清单”,为培训内容设计提供精准依据,避免“无的放矢”。分类施策“定好位”。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干部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对乡镇党政正职,聚焦“统筹协调、决策部署”能力,开设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涵盖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风险防范等内容;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设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调解等实用课程;对年轻干部,侧重“基础能力、实践锻炼”,开展公文写作、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系统化培训,切实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靶向设计“备好课”。依托“需求清单”和“分类目录”,打造“一班一方案”的定制化课程体系。围绕渌口区“打造都市圈产业增长极、建设现代化新渌口”的发展定位,将本地重点项目、典型案例融入课程,组织干部实地学习“园区服务企业模式”“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等,让培训内容更贴近本地实际,有效提升干部服务发展的实战能力。
创新形式,让培训“生动鲜活”。积极探索“互动化、场景化、实践化”的教学新模式,打破“你讲我听、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局限,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干部学习热情,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互动教学“活起来”。大力推行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基层治理专题培训中,设置“矛盾纠纷调解情景模拟”环节,让干部扮演“调解员”“群众”等角色,还原征地拆迁、邻里矛盾等真实场景,通过“实战演练”掌握沟通技巧与处置方法;在乡村振兴培训中,围绕“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分组研讨,鼓励干部结合本村实际提出方案、交流思路,推动“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思考”,累计开展互动教学活动42场次,干部参与度达98%以上。“头雁领航”传经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打造“本土师资库”。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结合分管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等主题授课,分享决策思路与实践经验;组织区直部门业务骨干、乡镇优秀负责人,针对行政审批、应急管理、生态环保等专业领域,开展“业务精讲”;邀请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讲述“从无到有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实战故事,让干部“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累计开展“头雁授课”“典型分享”活动42场次,覆盖干部2600余人次。实践教学“接地气”。依托本地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基层治理样板村,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推动培训从“课堂”走向“现场”。组织干部到高新区学习“产业链招商与企业服务”,到龙船镇王十万村调研“黄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到渌口镇城市社区观摩“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问”,让干部直观感受发展成效、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安排干部“跟班实践”,在重点项目一线、基层治理前沿“沉浸式”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强化管理,让培训“落地见效”。建立“训前严审、训中严管、训后严评”的全流程管理机制,以严格的制度保障培训质量,以科学的评估检验培训成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闭环落实”。训前严审“定标准”。对每期培训班的“主题设置、师资选配、课程安排、目标设定”进行严格审核,重点核查培训主题是否契合中心工作、师资是否具备专业资质、课程是否匹配干部需求,确保培训方案科学合理、目标清晰。对不符合要求的方案,要求重新调整优化,坚决杜绝“凑数式”培训,从源头保障培训质量。训中严管“正学风”。实行“跟班管理员+班主任”双重管理制度,明确跟班管理员负责学员考勤、纪律监督,班主任负责教学组织、服务保障。严格执行“每日签到、课前点名、课后小结”制度,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严禁学员上课期间玩手机、交头接耳,营造“专心学、认真听”的良好氛围。建立“学员微信群”,实时发布学习安排、分享学习资料,及时回应学员需求,提升培训服务水平。训后严评“促转化”。构建“多维度、重实效”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综合运用“理论测试+心得撰写+成果汇报+实践跟踪”四种方式检验成效,及时了解干部“学用转化”情况,将培训成效与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树立“以学促干、学用结合”的鲜明导向,累计颁发“优秀学员”奖章200余份,有效激发了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