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蒋诗雨
2024年9月,湖南发布“七个一”政策,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发出欢迎来湖南创新创业的诚挚邀约。一年来,湖南以系统政策、多元基金、专业孵化和全程指导,构建起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良生态。
如今,这一纸邀约成效如何?据统计,一年以来,全省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13933个,其中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6105家,分别增长44.9%、38.9%。
“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政策集成,金融赋能
破解创业难题
“从项目立项到完成尽职调查、投资决策,再到资金顺利到账,全程不到两个月。”9月27日,2025年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场招聘活动在上海举行,会上,慕意分身(长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晨源分享的创业经历,引来众多学子关注——这个曾因启动资金不足而发愁的团队,在湖南“七个一”政策支持下,迅速落地长沙,步入发展快车道。
创业之初,资金是大学生面临的第一“拦路虎”。为破解这一难题,湖南省级层面出台41项政策,各市州、高校配套跟进,形成了以《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为统揽,以金融、税费、人才、教育政策等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
金融支持上,湖南构建起“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公益基金+信贷产品”多元体系。截至9月底,首期规模5.05亿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已投决项目193个,拟投资金额10200万元,撬动贷款和社会资本1.4亿元。
省财信金控集团与清科集团组建天使投资联盟,并发起设立1亿元的市场化大学生创投基金;兴湘集团与开福区发起设立5亿元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11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湖南股交所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挂牌……一套“投贷担保”联动的金融服务网,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注入源头活水。
基地提质,孵化升级
打造创业热土
走进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大创园”),整齐的工位排列有序,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配备智能化电子屏,阳光透过落地窗洒满整个空间,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正围在咖啡角边热烈讨论……
大创园是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之一,在这里,大学生创业者不仅可以享受“三年房租全免,水电物业全免”的政策,还可以享受到“创业经纪人”提供的政策申报、知识产权、财税管理等30项政务与专业服务。
“大创园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张本杰告诉记者,自己创办的长沙湘之甜科技有限公司,大到股权分配、小到章程制定,都是在园区的帮助下搞定的。得益于优质的服务,一年来,湘江新区新增大学生创业主体3965个,占全省新增总量的28.5%。
孵化基地是创业者的“第一个家”,像大创园这样的创业者之家,湖南全省共有419家。截至9月底,所有孵化基地共孵化大学生项目2898个,向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推送项目2925个,累计投资额10200万元,其中大学生创业项目库推荐项目405个,投资金额1700万元。
导师领航,以赛促创
厚植创业基因
9月25日,湖南大学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亿铸科技联合创始人、星兴万物创始人陆续登台分享。这里正在举行的,不是什么高端论坛,而是一堂创业名师大讲堂;台下坐着的,不是科技界“大佬”,而是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7所高校的青年学生。
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但也缺乏社会经验,如何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湖南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校内外联动的教育指导体系,分两批遴选创业导师300名,建设49家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室,并从今年3月起,启动“创星闪耀湘创未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暨创业名师大讲堂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山河星航董事长何清华、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等专家、企业家授课。
在校内,湖南积极开发高校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引进15门国内外优质创业课程,立项95门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并坚持寓教于赛、以赛促创,举办“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南省赛和首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了国内外大学生的关注参与。其中,首届“金种子杯”大赛成效显著,共吸引海内外4万余个项目参与,覆盖409所高校,20个项目完成940万元融资交割,10个项目集中落户长沙经开区、湘江新区等园区。
数字背后,是政策温度、服务速度与市场厚度的共同作用。湖南,正以“七个一”为支点,持续优化创业生态,推动更多青春梦想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