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醴陵市:“小议事”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0-22 15:04

在基层治理的广阔舞台上,如何让民主可感知、可参与、能见效,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今年以来,醴陵市仙岳山街道以居民议事会为切入点,持续丰富民主形式、畅通参与渠道,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治理方式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深刻转变,走出了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新路径。

下好“先手棋”,在选优配强队伍上出实招。居民议事会能否转得动、议得好,关键在人。街道多措并举、层层筛选,组建了一支高素质、有代表性、热心公益的议事员队伍。广开渠道“海选”。坚持不搞“内定”,不设“门槛”,通过组织推荐、群众联名、个人自荐等多种方式,从市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优秀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才、网格员、楼栋长以及普通居民中物色人选,确保来源广泛。严格联审“筛选”。严把政治关、素质关、口碑关。建立由街道组织人事、综治、司法、纪检、公安等五部门参与的联合审查机制,对初步推荐人选开展全方位“政治体检”,确保议事队伍纯洁可靠。优化结构“精选”。明确女性议事员和非中共党员议事员的最低比例,确保不同性别、不同党派、不同群体的声音都能在议事会上得到体现,最终产生36名议事员,成为群众信得过、街道靠得住的“民意代表”。

搭好“大舞台”,在丰富履职载体上闯新路。有了好队伍,更需好平台。街道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多维立体履职场景,确保议事员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固定+移动”让议事随时随地。设立“居民议事厅”,创新“移动议事桌”,丰富“小板凳议事会”“庭院恳谈会”“网格微议事”等灵活多样形式,把议事场所从会议室延伸到小区广场、楼栋架空层、社区公园,甚至居民家客厅,实现“哪里有问题,协商到哪里”。“线上+线下”让民意充分汇聚。线下,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固定接待点,定期组织议事员入户走访、街头随访。线上,利用“智慧人大”平台、微信群、小程序等,实时发布议题、征集意见、开展网络讨论和投票,拓展民意征集的覆盖面和便捷度,特别是吸引年轻群体积极参与。“专题+精准”让议题切中要害。在议题选择上,注重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民生事项。如针对仙岳山文化景区道路安全提质工程,议事会深入调研道路安全隐患,提出4个具体解决方案;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议事员们围绕4个村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处理设施选址等展开深入讨论,确保项目真正惠及民生。

打好“组合拳”,在助力基层治理上用真功。居民议事会不是“清谈馆”,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街道引导议事会精准聚焦治理难点、民生痛点,切实将议事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现场“把脉”。对于每一个重大议题,都组织议事员深入现场开展调研。如在讨论景区道路安全时,议事员多次实地勘察路况,测量弯道角度,统计车流量;在讨论污水治理项目时,深入各村考察地形地貌,了解村民实际需求,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奠定坚实基础。联动“解题”。面对复杂问题,不搞“单打独斗”,注重发挥议事员中人大代表、专业人士、社区干部的优势,邀请街道相关办(室)负责人共同参与议事,必要时联合人大街道工委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汇聚专业力量,共同寻找“最优解”。跟踪“问效”。议事员们坚持“议得好,更要落得实”,针对会议期间收集的意见建议,探索建立“收集—审查—交办—反馈—评价”闭环管理机制,明确承办单位须在3个月内答复,对于复杂事项,最迟不超过6个月,并通过现场查看、进度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持续给相关部门“拧螺丝”“加压力”,确保民意真正落地生根。

唱好“同心曲”,在服务中心大局上显身手。居民议事会不仅是治理单元,更是凝聚共识、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力量。街道注重引导议事会自觉围绕街道发展大局献计出力。当好政策“宣传员”。在民生实事办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推进等中心工作中,议事员们主动化身政策“宣讲员”,利用自身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用家常话、大白话向街坊邻居解释政策、说明情况,为街道工作减少阻力、增添动力。当好和谐“润滑剂”。通过经常性的议事协商活动,增加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许多小矛盾、小纠纷在议事过程中就得到化解,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为街道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当好发展“智囊团”。围绕街道“安全民生筑基、陶瓷延链强体、瓷旅融合增色”发展定位,组织议事员中的企业家、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调研和讨论。特别是针对仙岳山景区整体开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具体项目,提出的13条有价值的“金点子”和务实之策,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