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株洲市荷塘区月塘街道石子头社区深耕“亲邻共治・合伙同行”品牌建设,创新打造亲邻互助型“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以党建为纽带统筹需求、链接资源、拓展服务,通过吸纳政企力量、聚焦特殊群体、激活居民参与,有效破解基层治理资源分散、服务不精等难题,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链接政企资源,构建“精准对接、闭环服务”合作体系。社区以“整合资源、服务居民”为目标,重点构建“企业合伙人”“机关合伙人”两大合作体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小区。一方面,培育“企业合伙人”破解便民难题。对辖区26家门店开展“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摸排,成立“亲邻门店协会”将其纳入“企业合伙人”,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合伙人接单”闭环机制,居民通过微信群、网格员反馈需求,社区精准匹配服务。现累计服务160场次、捐赠物资超2万元。另一方面,引入“机关合伙人”强化法治支撑。携手株洲市人民检察院离退休党支部成立“老检叨”工作室,组建“法律专家+社区骨干+居民代表”跨界团队,推出“法治体检+调解护航”双轨服务,定期审查社区自治章程、物业合同排查风险,为居民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针对邻里噪音、漏水等纠纷,退休检察官牵头调解并回访,累计化解矛盾65起、开展普法宣传25场次,筑牢社区法治防线。
聚焦残障群体,打造“社区搭台、企社赋能”就业链条。针对残障人士就业难题,探索“社区搭台+企业供链+机构赋能”三位一体助残模式,实现精准帮扶。社区搭台摸清供需。全面摸排辖区残障人士就业意愿、技能水平、身体状况,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同步走访企业梳理适配岗位与用工标准,形成需求、供给两张清单,为双向匹配奠定基础。拓宽企业供链渠道。主动对接辖区企业,争取支持开发手工制作、后勤辅助等适配岗位,落实最低工资、社保缴纳等保障,消除残障人士就业顾虑,已推动10余家企业参与合作。机构赋能提升能力。联动企业技师、志愿者、日托中心老师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一对一”岗前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20余名残障人士实现稳定就业,达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激活居民力量,深化“流动服务、文化纽带”互助实践。社区以 “激发主体意识、构建亲邻关系” 为核心,通过“服务+文化” 双抓手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一方面,推出 “亲邻小推车” 流动服务。社区亲邻互助志愿服务团队打造 “亲邻小推车” 项目,每日早中晚穿梭于小区及门店,提供助老扶幼、应急救援等五大类服务;每辆小推车配备急救药品、防暑物资、AED 操作指南等保障物资,成为社区的“移动安全卫士”。另一方面,以文化活动凝聚合力。社区举办“幸福邻里节”“国学课堂”等活动,培育32个亲邻互助型“社区合伙人”;通过活动带动,居民参与率从35%提升至82%,同步组建18支社区自治队伍、培育28名社区骨干,形成“有事大家议、有难大家帮”的治理氛围,切实重构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