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的老楼换了新线,坑洼积水的路面变得平整干净,曾经吵嚷无序的夜市成了网红打卡地……这些变化没有魔法,而是扬帆社区用“大物业”管理模式,一点一滴改写的居民生活剧本。
今年以来,长沙市芙蓉区扬帆社区以“物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中枢大脑,联动多方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将过去碎片化的服务整合成“一盘棋”,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从“神经中枢”到“手脚协同”:社区有了全能管家。
如果把社区大物业管理比喻成一个人,那么“物业指导服务中心”就是神经中枢。
这个中心不像传统物业只管维修和保洁,而是扮演着“社区管家”的角色——它既是倾听居民心声的“耳朵”,也是调度任务的“大脑”,更是跑腿办事的“手脚”。
“我们就像社区的‘12345热线+维修队+协调办’三合一。”一位中心工作人员笑着说道。他们牵头召开联席会议11场,建立“群众点单-接单-办结-反馈”机制,累计完成维修工单20余次。
中心还专门打造了“芙蓉夜话”议事平台,收集民意11次,成功推动“停车+物业”模式落地,并与扬帆夜市续约,让夜市经营更规范、居民生活更安宁。
“以前打电话找物业,经常‘踢皮球’,现在只要向中心‘点单’,很快就有人响应,修灯、通管道,甚至协调邻里矛盾,他们都管!” 家住B区的李阿姨感慨地说。
旧貌换新颜:“电改”“水治”“亭焕新”,老社区逆生长。
老小区最怕什么?电路老化像“悬在头上的剑”,下水道堵塞“一遇大雨就看海”,公共区域破旧得像被遗忘的角落。
扬帆社区没有回避这些“老大难”。5月起,社区启动“电改”工程,为B区5栋、E区17栋老旧楼房彻底更换主线及入户线,摘掉了居民心头那把“安全剑”。
7月,他们又针对B1栋北面塌陷的下水管网和化粪池,完成92米管道修复和清淤工作。“再也不用踮脚踩水坑了!”附近居民纷纷表示。
社区还化身“美容师”,翻新了B区花园议事亭和单车棚。曾经漏雨生锈的车棚、墙面脱落的议事亭,如今变成居民愿意停下来坐一坐的“暖心角落”。
最有温度的是D区水果市场的转变。从前那里管理松散、收益成谜,如今社区组织商户和居民成立“联合管理队”,推行“摊位认领制”,收益公开透明地进入物业账户。
截至8月,市场已实现收益23600元,结余18056元纳入公共收益。“大家共管共享,吵嚷少了,收入多了,这才是咱老百姓想要的市场!”一位商户笑称。
社区组织水果市场自治委员会在小区花园议事协商
“红色物业”赋能:小哥、阿姨、店主都成了“自己人”。
扬帆社区治理有一张“王牌”——红色物业管家体系。它像一条红线,把党员、志愿者、商户,甚至快递小哥都串了起来,织成一张共治网络。
社区组建了4支特色服务队:“邻里便民服务队”像热心肠的老邻居,随叫随到;“门店自治彩虹队”是商户自律的“公约数”;“消防安全应急队”堪称社区消防的“闪电侠”;最特别的是“快递小哥网格员队”,他们穿街走巷,成了发现安全隐患的“移动探头”。
这支队伍吸引了7家单位、22家商户、25名居民加入,雪球越滚越大。
快递小哥小刘说:“我每天送件,顺带看看哪里的灯不亮、哪里的通道被堵,随手一拍一发,社区马上解决——我也成了社区的‘眼睛’。”
在专项整治方面,社区也绝不手软。夜市西门每日有执法队和社区人员联合值守,流动摊贩不再“打游击”;餐饮油烟定期清洗、违规亭棚限期整改、燃气软管免费更换……社区用“绣花功夫”一点点绣出安全、整洁的新面貌。
如今,扬帆社区并未放慢脚步。他们正推动B区电动车市场成立商户自治委员会,拟推行“红黑榜”激励约束机制;D区停车封闭管理也已提上日程,智慧停车系统即将上线。
社区书记表示:“‘大物业’不是我们唱独角戏,而是要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从一盏灯一条路的改造,到一个市场一个社区的共治,扬帆社区正用脚步踏出温度,用实事换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