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状态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凤凰县水打田乡通过优化考核标准、减少考核频次、用好考核结果,精准推进考核改革,为乡镇基层干部减负赋能,激发担当热情,为全县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提供支撑。
优化考核标准,精准务实,摆脱形式。聚焦核心定指标。紧扣山区实际,将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基层党建列为核心考核指标,删减 “产业宣传报道数量” 等12项形式化指标。乡村振兴考核不看产业项目数量,侧重“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脱贫户稳定就业”,如针对柑橘、油茶产业,设“种植户年均增收”“基地吸纳就业” 等指标,确保考核“少而精、实而准”。多元评议保客观。打破上级单向评价,引入“群众评议+代表监督+双向互评”机制。每季度,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评议团,深入田间地头,随机走访农户了解干部工作,如在水田村问脐橙种植户“是否解决销售难题”;增设“村干部评乡干部”“村与村互评”,让考核更贴民心。实地考核去台账。取消“月排名、季通报、年考核”,推行“四不两直”实地考核。考核组不提前通知,直赴现场,察看防洪抗汛看堤坝加固、询问村民预警转移情况,查看儿童防溺水巡查情况、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让干部精力从整理材料转向办实事。
减少考核频次,按需调整,减负增效。精简项目抓关键。梳理原有10类38项考核细则,取消“村级档案规范化评比”等16项重复、形式化项目,保留产业发展等8项关键指标并“每月动态调整”。汛期重点考防洪抗汛,脐橙丰收季重点考销售与农户增收,贴合工作需求。优化频率减负担。摒弃“每月固定考核、排名”,改为“重点工作按需考、常规工作季度查”。产业发展每季度抽查1次,矛盾纠纷“问题销号式考核”,积案超3起才专项考核;合并同类督考,如“乡村振兴调研”与“民生服务检查”同开展。今年考核检查次数同比降62%,干部迎考压力大减。一村一策强针对。按各村特点定差异化考核内容,吊岩村侧重“民俗文化,文旅经济”,东子山村侧重“耕地保护、粮食产量”,避免“一刀切”,让干部聚焦本村重点工作。
用好考核结果,激励导向,激发活力。公开公正保公信力。考核后,结果含群众评议得分、检查情况等,在乡政务公开栏、村级微信群公示不少于5天,设反馈通道复核异议。今年收8条反馈,调整2人次考核等次,维护考核严肃性。及时反馈明方向。考核后“一对一”谈话,肯定成绩并指问题,如水田村柑橘销售渠道单一,建议对接电商,帮助干部改进工作。考用结合促实干。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评优、晋升、培训挂钩。今年1名优秀村书记入乡镇事业编,5名干部获提拔,1名晋升管理八级,3名优秀干部赴外地学习;建立“考核优秀案例库”,推广“吊岩村民宿抱团”“东子山村耕地保护”等做法,营造“比学赶超” 氛围。如今,水打田乡干部干事热情高涨,油茶、迷迭香、雪茶等特色作物发展迅猛,传统产业柑橘种植今年新增200多亩,带动50户增收,椪柑面积超1.6万亩,年产3500万斤,天堂村等被评为州级产业强村。化解矛盾纠纷86起,化解率98%,群众满意度提升15%,考核“瘦身”切实为基层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凤凰县以水打田乡为样板,将其“精准定标、按需减频、考用结合”的考核改革经验在全县推广。通过制定《凤凰县基层考核瘦身赋能实施方案》,统一核心指标框架、规范差异化考核流程、明确结果运用标准,推动全县17个乡镇完成考核清单“瘦身”。全县基层干部从“迎考台账”中解放,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实事,特色种养、乡村文旅等产业多点开花,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7%,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真正以考核改革“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