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石峰区:“产业社区”基层治理模式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0-28 16:49

今年以来,株洲市石峰区以企地党建共建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力量,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问题共解,实现产业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筑牢组织“地基”,建强骨干队伍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强基层党组织,引导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力量,实现产业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发挥产业链党委核心作用。建立党建结对、对口共建机制。中车株机、联诚集团等结对田心街道,中车株所、中车电机、九方装备等结对井龙街道,企业二级事业部对口联系社区,目前企地党建结对77对,结对率74.8%,通过企地党建结对列出企地需求和资源“双清单”,打造“田心小景”20余处,提供志愿服务240余次,联合开展群众活动20余场,通过企地党建结对推动“产城人”互融互促。夯实小区治理基础。对田心片区87个小区党支部动态优化,完成小区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全覆盖田心片区49个居民小区,实现846栋居民楼(含住宅小区、自建房、别墅)楼栋长全覆盖。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促进组织融合。以小区为单位设置70余块基层治理专栏,发掘小区能人200余人,加深群众对打造田心产业社区的了解和认同。推广老旧小区“邻聚里”大物业改革,打造“党建引领、物业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田心议事会”平台,开展“党组织领办小区治理微项目”活动,持续激发小区自治活力。培育壮大社群与志愿力量。以“摸底—孵化—赋能—激励”为主线,加快构建产城融合型社群体系。联动社区网格、企业工会开展全域调研,形成社群清单,细分兴趣型、服务型、专业型等不同类别。引入市场孵化平台,培育社群主理人和社区合伙人,实行导师驻社制,提升社群专业化水平。组建“共助”志愿联盟,打造“6+N”志愿服务品牌矩阵,打造老职工宣讲团、守望相助、马路卫士等志愿服务品牌,在田心片区开展志愿服务230余场,服务群众6800余人次。设置“田心焕新”报道专栏,开展“产业健康义诊”“匡仙鹏-铭记历史·731公益画展”等50余项群众活动,持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精准配置“资源”,凝聚治理合力

坚持“轻投入、重服务”理念,突出微更新、微改造和闲置资源“二次开发利用”,实现公共空间“最大化”、治理成本“最低化”、服务效能“最优化”。选派干部下沉小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核心,开展产业社区基层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以“实战练兵”检验、提升基层干部基层治理水平,选派20名联点县级领导、49个区派工作队、17名基层治理专员下沉小区开展工作,通过小区党支部摸排49个小区共292个问题,形成了问题清单。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治理,依托后盾单位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解决阵地建设等实际困难。后盾单位鼎力支持。49个后盾单位从人、财、物三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切实解决小区困难。如区政协等3家单位出资为叫鸡岭社区启辰家园小区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和居民议事厅,让党员有阵地、居民议事有场地。企地结对共享互助。建立社区与企业常态化互助机制,通过企地党建结对列出企地需求和资源“双清单”,打造“田心小景”30余处,开设“课后一小时”托管班,解决小区中车职工子女四点半下课后,无人接送的问题。

完善激励“机制”,树立良好风气

坚持以企业和居民需求为导向,所需和所能相结合,以软环境引导硬环境填平补齐,精准匹配各类服务资源,增强企业和居民获得感。健全协同保障机制。充分运用问题反映、矛盾解决、群众评价、激励表彰四项机制,开展“党组织领办小区治理微项目”活动,通过点单、议单、接单、评单流程,7月份至今共计解决各类小区问题210余个。链接社区合伙人,对楼栋长在“老熊家包子铺”等指定商家(社区合伙人)购物给予折扣优惠。出台“片组邻”三长优化方案,为新当选的“三长”颁发聘书,为优秀“三长”提供礼遇卡,增强其归属感与荣誉感。建立考核评议机制。对区派工作队员和基层治理专员实行考评机制,将工作成效与单位考核、个人评优、职级晋升挂钩,对担当作为、勇挑重担的优秀干部,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大胆使用。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