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三维赋能铸党魂 红色引擎强根基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0-23 15:23

近年来,道县始终将党员干部教育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从基地建设夯基、课程打造赋能、教育实践增效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员干部教育模式。

坚持夯基固本,建强红色教育阵地。全域规划强布局。紧扣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道县段建设规划,以“断肠明志 绝对忠诚”为主题,规划建设红色教育体系,即陈树湘“绝对忠诚”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陈树湘烈士纪念园(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7个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和3条长征历史步道,全力打造全国知名党建研学目的地。标准建设提质效。陈树湘“绝对忠诚”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占地面积321.1亩,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配备教室、宿舍及文体设施,可容纳600人同步培训;2022年获评湖南省第二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024年以来基地承办省市县各级培训班100余期,“绝对忠诚”教育品牌立足永州、面向湖南、走向全国。资源活化织脉络。系统梳理县域内58处长征旧址遗迹,以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纵队过境路线、陈树湘重返湘南路线、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探路线路为脉络,串联20余处红军长征遗址,开发“初心之路”“使命之路”“忠诚之路”3条红色研学线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教育价值,构建干部素质培养价值体系。

坚持课程赋能,构建立体教学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围绕打造高品质“绝对忠诚”主题党性教育课程,充分听取中央、省委、市委党校党性教育专家意见,科学设置了理论宣讲、现场教学、访谈座谈、情景体验、激情教学、红色故事、音像教学、实景演出等八大体系共136个课程,委托省委党校开发6个理论专题课、4个现场教学课程,让党性教育资源转化为“本土教材”。创新教学形式。大力运用“系统讲解+重点点评+案例分析+情景体验+互动交流”的“五步党性教育”工作法,通过讲授式、现场式、访谈式、激情式、影像式、研讨式、体验式、演出式等教育形式,让学员与英雄对话、与历史同行、与党的传统握手,增强党性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优化教学设计。围绕党性教育这条主线,抓牢初心使命这个重心,针对不同类别学员的培训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建立“1+X”的教学体系,主打一堂“忠诚”主题教学大课、不同教学重点的专题课,推出“红+古”“红+绿”特色培训路线,提供1~7天菜单式课程,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巧妙结合,努力打造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接受精神洗礼、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基地。

坚持实践增效,激活学习教育动能。分类施教,实施精准提能工程。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因岗施训、因人施教,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高质量发展能力等重点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2025年以来举办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暨廉洁从政专题进修班、宣传、统战及网信干部培训班等专题班5期,培训干部561人次;举办全县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组织160余名党政正职赴浙江开展沉浸式教学,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专家讲解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拓宽视野、解放思想。创新载体,擦亮忠诚教育品牌。依托陈树湘“绝对忠诚”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高标准建成省内首个集教育、体检、提升功能于一体的“共产党员党性体检中心”,并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原创研发“我是陈树湘”第一人称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课堂。运用拟真情境技术,使党员干部在沉浸体验中切身感悟“绝对忠诚”的革命精神。2025年,组织全县67个县直单位、1800余名党员干部分批次开展体验学习。健全机制,强化教育保障体系。构建“线上 + 线下”双轨教育矩阵,线上充分整合本地资源,依托道州党建网、道州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员微信群等载体,开设“指尖微课堂”,定期推送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政策及精品党课视频等内容。线下则通过集中培训、实地教学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并特别关注流动党员群体,通过寄送“红色包裹”学习资料、组织网络学习班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线”。2025年,组织489名流动党员参加网络学习班,寄送“红色包裹”学习资料100余套,有效巩固和拓展了党员教育成效。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