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桃江县沾溪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实施生态环保“三步棋”,着力构建“党委统领、支部攻坚、党员示范”的三级组织体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持续擦亮和美乡村生态底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筑牢生态环保组织屏障
强化党委统领,把稳“方向盘”。镇党委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全镇发展规划,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时,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作为刚性约束条件。建立季度调度机制,2025年以来已召开生态保护专题会议5次,研究部署重点任务18项,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夯实支部堡垒,织密“防护网”。村级党组织构建“定期整治+长效评比+动态宣教”三位一体的工作闭环。2025年以来,全镇累计组织开展“全民清扫日”等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30轮,发动群众参与超3000人次,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深化两个“三长”结合模式,通过片组邻“三长”制,构建“镇—村—组”三级责任网格体系,同时将林长、河长、田长等职责整合融入该网格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监管,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激发党员活力,争当“排头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和精神,2025年来,40余人讲授“环保微党课”,观看生态环境保护警示纪录片32场,开展环境整治实践活动80余次,参与党员达500余人次。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在秸秆禁烧、垃圾分类、河道保洁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洋泉湾村党员刘能文主动承担村内溪流巡查任务,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污染隐患10余起,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环保卫士”。
下好宣传引导“关键棋”,培育全民参与生态文化
拓宽宣传渠道,推动理念“入眼入耳”。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线上依托政府微信公众号、村级网格群等平台,累计推送政策解读、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内容,覆盖受众1.6万余人次。线下组建10支由党员带头的宣传小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10000余份,签订《生态环境保护承诺书》7000份。创新宣传方式,促进理念“入脑入心”。改变单向灌输式宣传,注重互动体验和情感共鸣。2025年以来,依托片组邻“三长”制,在全镇范围召开“环保屋场会”110场,由镇村干部、技术专家与群众面对面讲解政策、传授知识,参与群众达5800人次。利用“党员话振兴”微信专栏,组织10余名先进党员讲述亲身参与的环保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健全引导机制,实现理念“入言入行”。将宣传引导与行为规范相结合,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理念转化为行动。基础层面,发放分类垃圾桶3000个,全覆盖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7000份,将环保责任明确到户、落实到人。激励层面,建立健全“最美农户”月度评比机制,累计表彰先进400户,巧用“面子文化”形成道德约束。监督层面,建立镇村干部每周巡查制度,现场纠正乱扔垃圾、污水直排等行为。
下好专项整治“制胜棋”,攻克生态环境顽瘴痼疾
精准施策,守护“蓝天白云”。针对秸秆焚烧问题,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配备“铁塔哨兵”高空瞭望监测系统,2025年以来,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及时发现并处置秸秆焚烧隐患92起,实现秸秆焚烧“早发现、快处置”。坚持疏堵结合,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大力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建立秸秆收储网点3个,推广低茬收割和打捆离田技术1.1万亩,其中粉碎还田3400亩,离田利用7600亩。培育稻菇轮作食用菌主体1家,全镇年利用秸秆1900吨,帮助参与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出路问题。全域排查,呵护“碧水清流”。全面开展涉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工业企业17家、规模养殖场31家,未发现偷排直排现象。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累计摸排养殖户205户,发现环保设施设备问题12个,并全部整改到位,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以“河长制”促进“河常治”,定期对全镇重点水域巡查,各级河长及时把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完善环保举报机制,处理环保热线7起,全力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系统治理,捍卫“净土厚生”。创新推行耕地保护“法治课+责任状+连心桥”模式,对全镇30余名挖机师傅进行专项法治培训,签订规范作业承诺书,从源头上防范破坏耕地行为。依托“天眼+铁脚板”监管体系,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网格员实地巡查,对违法占地行为做到20分钟内快速响应处置,2025年整改疑似问题图斑15个。系统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点治理镉超标耕地5500亩,通过施用石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建立农膜回收体系,农膜回收率达95%以上,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