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村播学院”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5-10-22 15:04

“家人们看过来!这款‘满师傅’卤豆腐干,香辣入味、豆香浓郁……”实训课上,田向阳老师手持产品,面对镜头流畅示范带货技巧,学员们围拢观摩,学习氛围浓厚。2025年6月20日,新宁县“村播学院”正式揭牌,仅三个月,培育出了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乡村主播队伍,推动崀山“朱鹮稻”、马头桥小籽花生等农特产品触网出圈。

构建“学院+基地+驿站”培训体系

新宁县“村播学院”的建立,源于长沙理工大学驻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工作队的直播带货实践。该学院由县政府办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商务局等部门协同管理,将村播人才培育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培育网络。

图片5.png

“村播学院”培训现场

县级建“村播学院”,依托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1200平方米办学场地,专业直播间、视频剪辑室、实训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乡镇办“实训基地”,整合本地企业与合作社资源,设立5个实训基地,让学员就近参与实战。村级设“直播驿站”,在生产一线建成20个直播驿站,支持学员就地开展实景直播,实现课堂连着田间。

现已举办5期乡村主播初级培训班,培训学员284人。经过系统化、实战化培育,26人转型全职主播,215人利用业余时间持续开展助农直播。

建立“实操+陪跑+孵化”培养机制

突出“实操”办学。课程设置因人而异,依据学员基础分设初级、进阶两级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因时而动,紧扣本地水果时蔬上市节点,同步开设选品、话术设计、视频创作等实用课程。教学方式以实求效,学员们在课堂上演练带货、剪辑视频,接受物流、售后全流程指导,确保学完即用、用能见效。

图片6.png

返乡青年周佐钧为家乡助农直播

建立“陪跑”机制。筛选学习意愿强、零基础的潜力学员,由专业导师和研究生组建“陪跑团”。量身定制三个月指导方案,帮着理清卖什么、怎么说,陪着选实景、调设备,盯着练开场、教互动,全程手把手地教。已开展的15场“陪跑”活动,成功帮助33名学员顺利突破首播关。

“孵化”优质账号。通过“内容策划+技术指导+流量扶持”的矩阵式赋能,对一批扎根乡村的直播账号进行精准培育,助力“瑶乡芳妹子”“羊坪橙”等13个账号单视频播放量突破10万+。县商务局、县网信办正在策划12月举办“崀山脐橙”直播比赛活动,以学员竞赛打榜推动流量变销量、“山货”变“尖货”。

推动“技能人才+集体经济+产业提质”赋能乡村振兴

实现人才精准培育。建立全县助农主播人才库,覆盖致富带头人、企业骨干、村干部等群体1800人。“村播学院”招生实行村级党组织推荐和企业举荐双渠道报名,村级党组织和行业党委负责举荐对象的审核,确保学员选得准、育得好。培养过程中坚持政治引领与技能提升并重,引导优秀学员向党组织靠拢,现有15名学员递交入党申请书,9人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序列。

图片7.png

新宁县中房村村干部菜园带货

助力村级集体企业增收。着眼“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探索出学院赋能、带货驱动、集体受益的模式,让村播培训助力集体经济增收。今年8月麻林瑶族乡黄桃上市季,学院组织15名学员开展助农直播,协助五盘村经济合作社注册“荐嘉客”商标,通过“品牌运营+直播推广”助推黄桃线上销售超10万斤,均价提升20%以上,为村集体增收约3万元。目前,有12家生产经营猕猴桃、生态大米等产业的村集体企业已纳入学院直播扶持计划。

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县直各单位驻点指导涉农企业升级包装、严格品控,满师傅、崀山果业、美芝味、西江农业等县级龙头企业都已成为直播带货稳定供应链,崀山脐橙、安山豆腐、烟稻轮作稻米等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文旅直播更是有效激发乡村旅游活力,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县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25%。以“播”兴农、以“播”促旅,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