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株洲市荷塘区:“闲置土地”变“公益农场”,社区治理有了“源头活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0-23 15:21

株洲市荷塘区宋家桥街道月桂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总人口近6000人,其中老年人达50%,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近年来,为破解帮扶需求与社区经费紧张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这一难题,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月桂社区深化党建引领,通过向内整合闲置土地,向外链接供销资源,以“幸福邻里·公益农场”为突破口,探索了一条“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公益农场有了“主理人”

为解决“在哪种?谁来种?如何种?”的问题,月桂社区通过党员带头号召,群众积极响应,整合了辖区闲置土地,组建了骨干队伍,形成了“党建引领、志愿搭台、公益唱戏”的公益农场运营模式。

党员示范,整合闲置资源。依托城郊结合部的地理条件,全面摸排辖区闲置土地,并向党员和居民发出捐地倡议书,号召居民将城郊周边的菜地无偿捐献出来给社区做公益使用。2名党员率先响应,并带动身边群众捐出了自己的闲置土地,最终整合了总计5亩多的连片核心种植区。

支部牵头,组建骨干队伍。以微义工党支部为核心,带领辖区志愿者、邻长、群众组建了超3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公益农场的种养和管理。通过组织现场教学指导和经验交流分享的方式,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的种养水平,形成了“种养结合”的自主生产模式。目前,“公益农场”年产出蔬菜约10000公斤,养殖土鸡150余只、生猪4头,总价值超10万元。

党建联动,争取技术支持。为推动项目良性循环发展,社区采取“党建联建”的方式,积极向市、区农业部门请求技术指导。项目开展以来,农业部门共8次到场进行技术指导,宣讲种植知识和防疫知识6次,为“公益农场”项目奠定了技术保障。

盘活资源,公益农场有了“供销链”

为解决“公益农场”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社区一边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一边开拓多种渠道进行产出转化,实现了供销的两端匹配和资金的良性循环。

向外链接,争取资源支持。社区党委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向外链接资源,多次到荷塘区、渌口区等地走访爱心企业和社区合伙人,广泛宣讲“公益农场”的价值定位、运作模式和前期试运行情况,争取社区合伙人的支持,成功募集了2家爱心企业的物资支援,筹集蔬菜种子1000余斤,农具10余套,为“公益农场”项目取得了“启动资源”。

向内补给,传递公益温度。紧扣“公益”初心,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困境家庭提供上门配送服务,将新鲜蔬菜、肉、蛋等物品无偿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切实解决了孤寡老人、困境家庭买菜不便的生活难题。截至目前,志愿服务团队共为50余名孤寡老人、困境家庭提供了300余次上门配送服务。

多元转化,实现资源反哺。积极开拓多渠道的转化途径,对农场产出的富余的蔬菜和肉类,通过公益集市售卖、神农云展会宣传、志愿平台积分兑换和爱心商家定点收购等方式,进行产品变现,实现反哺循环。2024年,仅通过爱心义卖便筹集资金4万余。同时,链接了湖南好人、株洲好人、微义工志愿者等爱心企业和人士资源,筹集帮扶资金7万余元,帮扶了100余名困境老人、19名学生、20余名残疾人。

科学管理,公益农场有了“生命力”

为加强“公益农场”项目的科学管理,让项目具有更持久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在社区指导下,微义工团队通过创新开展“田埂议事”“田园规则”“田间课堂”等方式,推动公益农场项目实现科学管理、良性运营。

开展“田埂议事”,提升项目参与性。为提高志愿者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参与公益农场项目的志愿者都能为“公益农场”项目献计献力,微义工志愿团队将议事厅搬到了田埂上,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田埂议事会”,对项目的当前进展情况、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同时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让每个参与的志愿者都能积极参与,以“共识”促“共为”,以“共为”促“共进”。

制定“田园规则”,强化项目规范管理。针对资金使用、日常管理问题,通过共商共议的形式,确立了资金使用规则、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和分组管理制度,让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志愿服务更加积极、责任分工更加明晰。

探索“田间课堂”,拓宽项目服务外延。为了吸引更多辖区居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等青少年参与公益服务,微义工团队探索开展“田间课堂”活动,积极对接辖区周边中小学校,邀请中小学生到农场来开展“种植体验”“蔬菜义卖”“蔬菜配送”等公益活动。通过田间课堂,既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也让公益种子播撒在了青少年心中。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