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区环境更舒心了,服务点就在家门口,邻居们活动也有了好去处!”在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政院社区,居民们谈起社区变化,满是肯定和笑容。从管理薄弱、服务缺失到多元共治、幸福升级,政院社区紧紧围绕长沙市委“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提质行动,深入落实雨花区“星城好邻里·雨花邻聚力”工作部署,立足老旧社区实际,以党建引领探索出“三老焕新”治理模式,走出一条老旧社区焕发新活力的蝶变之路。
“老首长”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政院社区毗邻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辖区内部队退休老教授、老专家众多。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成立“老首长”工作室,组建“政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治安巡逻、健康义诊、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12年来,累计开展宣讲3000余场,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
在“老首长”示范带动下,社区孵化了第二支志愿服务骨干队伍——“政先锋”志愿服务队,主要凝聚普通党员群众。“政先锋”目前有4支分队,223名志愿者,在小区治理中扮演平安卫士、健康卫士等重要角色,今年排查外墙脱落、路灯断裂、楼顶私搭乱建等安全隐患106处,协助社区推进整改工作,整改率达100%。
“老营房”变身惠民服务新场所
社区积极盘活辖区单位国防科大某部闲置营房,聚焦“一老一小”需求,精准破解服务难题。
基于军事单位多的社情,社区党委探索“学院所有、社区运营”的“院地共建”模式,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争取到4栋闲置老营房使用权。部队改革后,社区外芙蓉路沿线门面全部拆除,居民生活十分不便。社区联合辖区单位对4.6万平方米区域进行提质,建成文化广场、体育场和小区公园,并将2栋原本计划拆除的老营房改造成集超市、咖啡屋、维修屋、理发屋、红色影院、妇儿青年之家等功能于一体的“邻聚力”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总面积600平米,便民维修屋采取“志愿服务+低偿”模式,由具有维修专长的老党员志愿者负责工具借还登记和免费维修服务;健康小屋每月举办2场以上义诊活动;理发屋价格低于市场价,手艺获居民好评。这些阵地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5分钟便民服务圈”,日均服务超100人次,今年已开展各类活动百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生活。
“老樟树”见证基层治理新模式
社区打造“雨邻有约·樟树下说‘政’事”居民议事平台,构建“请邻说事、多元议事、分级办事、长效评事”工作机制。通过选配158名邻长联系到户,精准掌握居民需求。
在协商议事过程中,由邻长、“老首长”“政先锋”志愿者作为“流动探头”,在日常联系中发现问题、收集民意。社区作为“召集人”,定期组织居民、邻长及物业、律师等专业人士开展多元议事。事项议定后整合资源,按“分级办理”机制推动落实,并通过“照片墙”等形式进行成果公示和居民评价。今年已推动完成民生实事30余件。从邻里中心废弃老旧房屋到惠民空间的华丽转身,正是通过议事平台汇聚民智、共同决策的成果。
社区还引进了馨心公益等机构作为“治理合伙人”,共同运营邻里中心,以免收租金的形式确保服务惠军惠民及公益性。邻里中心的雷锋超市解决了居民买菜难题。“以前买菜要走到芙蓉路对面的菜市场,来回路程40分钟,因为不方便,总是一次采购一星期的量。”居民刘颖回忆道,“如今超市开在家门口,价格便宜,还提供‘点菜’、‘送货’服务,现在不仅能吃上新鲜菜,还有社区里的‘送货员’送货上门,太方便了!”居民刘颖开心地说。此外,雷锋超市每月会向社区低保户提供30元以上的物资,持续传递社区温暖。
政院社区创新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志愿者参与服务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于享受辖区爱心商户折扣、在邻里中心消费,或兑换理发、维修等便民服务。社区参战老兵张雪桃经常为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他用获得的积分主动为社区独居老人兑换理发服务。这种“服务-积分-互助”的良性循环,不仅激发了志愿活力,更为构建熟人小区添加了生动注脚。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政院社区以“党建引领、三老焕新”为抓手,持续推动社区从“老旧破难”向“风华‘政’茂”蝶变,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