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轻干部作为基层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政治素养、能力水平和服务意识,不仅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更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稳固。
围绕提升乡镇年轻干部能力这一主线,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深入贯彻落实望城区委“一二三六”发展思路,紧扣“奔跑吧 乔口”镇级党建品牌,深入实施“新荷星训”工程,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为干部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提供了制度化、路径化保障。
“新荷星训”第二期结业现场
拓宽渠道精心“选”。着眼于构建开放包容、精准覆盖的选拔机制,推动培训资源从“均衡配置”向“精准投放”转变。拓宽视野“多方储”。统筹选配镇机关新录用干部、潜力骨干、村(社区)年轻“两委”成员及优秀后备力量,并适度纳入状态需提振的干部,实现镇村参训干部比例优化至6:4,在构建来源广泛、梯次合理人才梯队的同时,也为村级换届工作前瞻布局、夯实基础。创新方式“多维选”。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综合比选”三级遴选机制,结合面谈、实绩评估等多维考察,确保入选干部兼具发展意愿与培养潜力,推动人选确定从“任务摊派”向“精准选苗”转变。科学组合“多元配”。按照“科学配平、优势互补”原则,跨领域、跨层级组建4个学习小组,同步民主选举产生班委,构建“组内协作、组间竞争、自我管理”的学习单元,有效激发团队学习内生动力。
以需定供精确“育”。紧扣“组织所需、岗位所缺、干部所愿、群众所盼”,从广度、深度、强度三个维度系统优化培训体系。在“训”上拓广度。创新“长周期、短课时”培养模式,灵活运用“指尖课堂”“夜间课堂”化解工学矛盾。组建“党政班子+专业教师”党课宣讲团开展理论学习42场,打造“学习在田野、吃住在农家”沉浸式教学路线,开发《蓝塘灯塔照初心》等本土高质量微党课6门,精准开设公文写作、新媒体运用、AI实操等实用课程23门,助力干部实现政治能力与履职能力双提升。在“研”上挖深度。开展“文旅融合大讨论”、创意分享会等活动,推动干部登台交流827人次,累计促成136条“金点子”落地转化。组织干部赴浙江等先进地区调研20余次,主导完成马转坳示范片运营等9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多项建议已被纳入党委决策。在“练”中提硬度。打造“一线课堂”推动学用转化,实现从“学得好”向“干得好”转变。组织年轻干部全程操盘“五一”生活季等6场大型活动,牵头组建全镇首个村级共富组织“圆梦互促社”,带动村民增收超百万元。积极参与“乔江夜话”屋场会16场,走访农户200余户,推动解决道路修缮、用水保障等民生问题83个,化解矛盾纠纷43起。
“新荷星训”学员服务“梦里乡村”首届荷塘音乐会
跟踪护航精细“管”。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健全培训长效机制。“三级联动”严格管理。建立“镇级监督+班委自治+小组自查”三级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学分制”,从纪律遵守、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及出勤情况等维度实施精细化考核,由纪律委员按周汇总并公示学习情况,实现全过程管控与动态管理。“三员帮带”关心爱护。健全“分管领导+部门骨干+精英学长”三员帮带体系,选派12名党政班子成员及办线主任担任教员,4名往期优秀学员担任带教学长,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通过领导干部“师带徒”、办线主任“老带新”、精英学长“先带后”,实现思想上引路、业务上传导、作风上监督。“三方评估”跟踪问效。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持续跟踪参训后工作表现与岗位晋升情况,定期组织学员、导师、用人办线开展多方评估,将评估结果直接反馈至课程设计与教学优化环节,形成“需求识别—过程管理—效果反馈—持续优化”的完整闭环。
“新荷星训”新老学员拜师现场
搭台压担精准“用”。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为优秀青年干部搭建广阔舞台。树牢鲜明导向。树立“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的鲜明用人导向,搭建调研评比、策划竞赛、主题辩论等赛马平台,激励年轻干部在“赛道上”比学赶超,以实干实绩赢得认可。拓展多元平台。紧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有计划选派干部到项目推进、矛盾调处等关键岗位进行“补缺式”锻炼,通过专班抽调、多岗历练,最大限度挖掘每名干部的特色优势与发展潜力。打破隐性台阶。将“新荷星训”作为干部识别的重要平台,对表现突出者优先使用,做到“成熟一批,使用一批”。截至目前,21名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15名后备力量纳入村(社区)“两委”优质人选库,其中1名已走上村(社区)书记岗位。
“乔口青年说”辩论赛现场
展望未来,乔口镇将坚持把“新荷星训”工程作为夯实人才基石的长效机制,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更多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担当重任、奋勇争先,为乔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持久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