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构建“三维赋能”培训体系 夯实基层干部能力根基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1-03 15:11

为全面提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今年以来,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系统启动“干部能力提升行动”,围绕“政治引领、业务实战、基层传经”三个维度,着力构建常态化、实效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全面提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顶层设计,“书记定调”把方向、明路径

深刻把握“政治性是第一属性”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培训伊始就为其注入鲜明的政治灵魂与清晰的实践导向。高位推动,阐明“为何学”。在开班动员中,兰溪镇党委主要领导从“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能力所急”三个维度,深刻阐述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广大干部认识到,加强学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回应群众期盼的务实之举,更是干部弥补本领短板、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思想发动,有效激发参训干部的内生动力。精准施策,界定“学什么”。为避免培训内容“大而化之”,镇党委对教学双方提出了精准要求。对授课者,要求把方法讲“实”、思路讲“清”、规矩讲“明”。对参训者,要求学透政策新精神、掌握发展新本领、用活治理新方法,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结果导向,指导“怎么用”。系统规划学习成果转化三大路径:推动能力在岗位上体现,鼓励干部将所学所思立即应用于本职工作,以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成效;推动经验在交流中升华,建立分享研讨机制,促进镇域范围内优秀经验的滚动积累和循环提升,形成“一人受训、众人受益”的放大效应;推动制度在实践中固化,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固化为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实现治理效能的持续优化。

聚焦实战实效,“站所解惑”传政策、授方法

充分发挥业务站办所的“专业引擎”作用,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基层能听懂、会操作的实战指南,着力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围绕基层党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由相关站所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精心备课。课程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为主线,系统梳理政策框架、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帮助干部建立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深度解析实操难点。培训直指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最感困惑、最易出错的环节进行精准辅导。经济发展办公室在讲解中,不仅解读宏观政策,更详细演示如何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程序申报项目,如何精准落实“311”就业服务机制帮扶困难群体,如何指导群众申请小额信贷和发展农业保险等。这种“手把手”式的教学,极大提升了干部的政治执行力和实操能力。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培训特别强调工作方法的传授,倡导“政策白话讲通透、上门服务暖心头”的理念。引导干部学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宣传政策、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在服务群众中赢得信任和支持,将能力提升最终体现在群众满意度的提高上。

激活基层智慧,“支书传经”晒经验、促共进

创新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模式,让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走上镇级讲台,将一线实践的“源头活水”引入干部培训课堂。分享鲜活实践案例。邀请在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成效显著的村(社区)分享经验,如苏家湖村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探索,枫林社区加强古镇区管理的做法,这些带着泥土气息、极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的“草根经验”,成为滋养各村(社区)发展的“活教材”。阐释治理内在逻辑。分享不仅讲“怎么做”,更注重讲“为什么这么做”,阐释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服务群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通过分享如何通过规范“三资”管理赢得民心、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增强组织凝聚力等,为其他村社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论。营造互学互鉴氛围。“支书传经”打破传统的“专家—学员”单向传输模式,构建“干部教、教干部”的平等、互动学习生态,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热情,形成比学赶超、共同进步的生动局面,有效促进镇域内治理经验的共享、融合与整体提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