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创新“四链”管理模式 激发流动党员活力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0-31 15:22

今年以来,通道侗族自治县聚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三大核心,创新“四链”管理模式,打出一套精准有效的“组合拳”,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从松散向紧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切实提升了流动党员管理质效,让流动的“红色细胞”始终保持活力。

密织“信息链”,破解“流动不流失”难题。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覆盖等问题,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管理体系,摸清全县流动党员家底。建立三级联动摸排机制。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话、微信、入户走访、信息比对等多种方式,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拉网式摸排。建立县级统筹、乡镇负责、支部落实的三级责任链条,建立推行“1+N”联系制度,支委会成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定期跟踪联系,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最新动态。截至目前,全县共摸排出流动党员955名,全部纳入动态信息库管理。实行一人一档精准管理。各基层党支部确定专人负责流动党员日常联络工作,围绕流出时间、现居住地址、家庭人口、从业情况、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台账。同时,健全多部门协同机制,及时共享人员数据,定期更新信息,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构建双向共管监督体系。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明确流动党员外出报备、流入报到、定期报告要求,保证党员去向明、流出不失联。主动衔接流入地党组织,加快建立双向共管机制,强化责任双向联结、信息双向联通、教育双向联合、管理双向联动,实时掌握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情况。2025年以来,已与100多个流入地党组织共享流动党员信息300余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拓展“教育链”,实现“务工不误学”目标。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工学矛盾,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模式,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思想不落伍。打造全员覆盖的“云端课堂”。依托县委党校、乡镇党校人员力量,开设“侗乡云讲堂”36期,流动党员参学率达到90%。各基层党支部运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建立线上学习小组230个,定期推送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实用技能等学习内容。打造凝聚智慧的“返乡课堂”。利用春节、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组织开展“冬春训”、集中补课、红色研学等活动,为流动党员补课充电,积极听取流动党员意见建议。连续多年组织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我为家乡发展献良策”等座谈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00余场次,谈心谈话4800多人次,有效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打造技能提升的“实践课堂”。针对流动党员就业需求,回乡期间,精心组织开展劳动技能提升行动,在前期线上问卷、基层党组织摸排的基础上,开设适配课程,推出家政服务、电工焊工、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培训15期320人次,实现学用精准对接,推动流动党员高质量就业。

聚力“服务链”,保持“离乡不离家”温度。坚持管理与服务同步,真心实意帮助流动党员排忧解难,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强化阵地建设,构建“红色港湾”。坚持阵地建设前移,着力打造功能完善、服务贴心的驻外流动党组织。县溪镇驻深圳流动党员党支部打造90平米的支部活动阵地,建立组织赋能、教育提质、关爱暖心服务机制;牙屯堡镇驻广州党支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成流动党员联络站、服务站、信息站。强化关怀帮扶,传递组织温暖。建立“月联系、季访谈、年关怀”机制,深入了解流动党员就业现状,全力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各类困难。落实家庭关怀暖心服务,不定期深入流动党员家庭走访,关心留守老人和儿童,帮助解决留守人员实际困难。2025年以来,共帮助流动党员解决远程办证、子女就学等问题200多个,使流动党员能够安心在外工作。强化就业服务,搭建创业平台。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绿色通道,一对一办理人才对接、党组织关系转接等事宜,提供就业、医疗、社保、法律等咨询服务。同时,搭建创业就业平台,给予政策补贴支持,为返乡创业党员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指导、贷款优惠等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已帮助50多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

激活“作用链”,发挥“奉献不忘乡”精神。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形成“流出”与“回流”的良性循环。引导当好家乡宣传推介员。进一步发挥流动党员遍布各地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其用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在务工所在地社群、社交平台宣传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等非遗村寨,推介合拢宴、腌鱼腌肉等侗族特色美食,讲述通道转兵红色故事,支持流动党员党支部在当地举办非遗手作体验、民俗文化表演等小型推广活动,邀请身边同事、合作伙伴走进通道,持续提升家乡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当好招商引资联络员。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邀请有能力、有声望、有资源的流动党员,组成招商引资“智囊团”,开展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群众活动。通过支部搭桥、流动党员牵线招引项目,近年来陆续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0余个。引导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抓好流动党员返乡动员工作,把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培养。今年以来,全县28名流动党员被吸纳进入村级后备力量库。设置流动党员先锋岗,鼓励流动党员利用节假日时间回村认领志愿服务岗,参与家乡建设和基层治理,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