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村播“三变三提”,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1-06 15:39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乡村直播电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攸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村(社区)“两委”成员中培养村播人才,打造村播账号,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村级产才融合,实现从“各自为战”到“体系作战”的跃升,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村播发展鲜活样本。

变“普及培训”为“精英组队”,提速村播人才培养

针对村播人才短缺、技能薄弱的问题,攸县构建了阶梯式、实战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分层培训,全面覆盖与精准滴灌相结合。首轮对全县村(社区)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直播电商基础普及,筑牢思想与政策根基。持续聚焦有潜力、有热情的村干部,开展高强度的“理论+实战”封闭训练,邀请一线专家、直播团队授课,并组织学员进入直播基地带货本地特产,实现“干中学、做中悟”,切实体验从理论到变现的全流程。组队进阶,标准构建与个性提升相促进。推行“一村一队”标准,科学评估并助力组建涵盖出镜、运营、客服的标准化团队。对崭露头角的潜力团队,提供“45天导师驻村”一对一进阶指导,并依托后台数据精准画像,为其强化薄弱环节,提升团队实战能力。服务陪跑,巩固技能与持续助力相融合。建立常态化指导机制,由专业团队提供为期一年的陪跑服务,针对性提升直播话术、镜头表现、用户互动等核心能力。帮助村播团队链接产品供应、电商平台和市场渠道,指导开展农产品专场直播和“助农直播”,通过复盘直播情况和开展专项训练,将短期培训成果转化为持续的技能提升。

变“内容粗糙”为“一村一品”,提质账号特色形象

为解决村播同质化严重、内容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攸县以“一村一IP”为核心,重塑乡村直播的视觉形象与内容内核。精准定位,塑造可信赖的乡村代言人。统一规范账号视觉体系,结合各村特色定制个性化IP,如“活力泥脚巷”“文旅江联村”等,形成村播独特记忆点。同时,以党群服务中心、党政风格着装、产地实景等元素,强化村播IP“真实性”和“辨识度”,在个人简介中清晰标注身份、产业与宗旨,打造“懂政策、亲群众、有担当”的立体人设。专业创作,深耕有温度的乡村故事线。派驻专业摄制团队驻场指导,严格把控影像质量。内容策划上,将农产品生长过程、乡村非遗技艺、趣味互动挑战、村干部工作日常等多元题材有机结合,使内容既有乡土底蕴,又具网感魅力。目前,5个村播IP示范村制作的短视频平均点击超7万,单条最高播放量达38.9万,证明了优质乡村内容的强大吸引力。从严把控,提供高质量的乡村好产品。抓好源头品控,与12家规范化经济合作社建立“基地直选”机制,实现了采摘、包装、配送当日完成。如攸县华富村建立了40亩华富椒种植基地,统一种植和采摘标准,充分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抓好品质监控,不定期开播“透明橱窗”,直播工厂制作、果园采摘实景;第三方地址下单,自行抽检产品品质。抓好售后口碑,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遇产品质量、包装破损等问题优先赔付,同步反馈合作社优化,守住了特色农产品的好口碑。

变“内部循环”为“区域共赢”,提升产才联动实效

为确保村播的可持续影响力,攸县通过多层次联动与品牌化赛事,整合资源,放大声量,构建产业融合新生态。多维联动,整合资源聚合力。通过“镇村联动”集中力量打造标杆直播间,如攸县丫江桥镇镇村合力打造华富村“向阳书记优选”直播间,实现1小时直播销售量破3.8万。通过“村村联动”打破壁垒,形成跨村推广矩阵,如组织各村直播团队到宁家坪镇下湾村烟薯基地拍摄视频和选品,开启烟薯销售专场直播。通过“产播联动”将直播嵌入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实现产业增值与文化传播双赢。赛事驱动,引爆流量树品牌。以专业化赛事为核心,攸县连续五届举办湘赣边直播大赛,邀请周边县市区直播、企业和产品入驻,以赛聚才、以赛促销,将技能比拼升级为区域品牌盛会。创新举办“镇长PK赛”,借助政务IP的公信力与流量效应,相关话题全网浏览量超1000万次,一小时直播总点赞数2175.93万,销售额超180万元,实现了从短期“流量关注”到长期“品牌认同”的关键转化。服务带动,双线展销增收益。以服务为纽带,组织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力量,创建湘赣边特色农产品信息库,融入“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搭建区域特色产品展厅,举办湘赣边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湘赣边抖音好物节”“湘赣边乡村振兴成果展”等线上线下展示活动,通过线上引流推广、线下展销促销,把湘赣边好景好物从“小屏幕”推向全国大市场。2021年以来,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8000万元,带动攸县电商销售农产品零售额突破4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益。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