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桃江县石牛江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暖心服务、实干为民”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持续推动各项民生工作入心见行、落地见效,切实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的具体行动。
党群联动集众智,服务升级夯实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破“关起门来定方案”的模式,推动服务工作从“政府主导”走向“党群共建”,形成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畅通渠道,广纳民意。设立群众意见箱、开通民生热线,全面收集群众反映的服务需求和实际困难,建立服务台账,做到“需求怎么应、应得怎么样”一目了然。联村干部同步开展走访座谈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群众评价,确保摸清实情、掌握一手资料。协同共治,精准施策。积极引导群众同党员干部一道找准问题、优化服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需求收集、方案制定、服务落实等关键环节,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共同研究解决方案。阳光运行,凝聚共识。依托政务公开栏等渠道动态发布服务进展、具体举措和阶段成效,提升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全程参与服务跟踪与效果评估,切实增强外部评议实效,以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今年以来,通过“群众屋场会”等开展面对面交流,组织干群交流530余人次,在沟通中凝聚共识,增强群众对服务升级的认同感与获得感。
聚焦一线破难题,推动服务工作走深走实。坚持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推动党员干部力量、资源和服务下沉一线,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任。深入调研,摸清实情。围绕出行安全、用水保障、人居环境、养老就医等突出问题,由镇班子成员分片包村,深入全镇10个村(社区)开展“沉浸式”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和集中座谈,梳理出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水管网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项,建立“一事一策”台账,明确责任与时限,推动民生实事加快落地。一线工作,现场回应。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推动镇村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农家院,在群众家门口听民意、解难题。依托“院落议事堂”等机制,实现诉求现场交办、问题协同会办、结果及时反馈。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群众60余人次,协调处理桃灰线路灯铺设、幸福路管道维修、村组道路硬化等民生诉求10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跟进成效,持续优化。建立“办理—反馈—评估—回头看”闭环管理机制。对已完成的服务事项,通过实地回访、群众评议、效果评估等方法,重点查看问题是否根治、群众是否满意、成效是否持续。对服务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限期优化整改,确保问题真解决、服务真升级、群众真满意。
桃灰线沿线路灯安装
用心用情惠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将暖心服务贯穿始终,以群众参与和评议推动服务持续优化,切实将工作成果转化为民生实效。交通治理保安全。针对群众关切的出行安全问题,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一方面,强化酒驾、“一盔一带”治理,通过联合交警开展知识讲座、上门设置提示牌、每日路检等方式,累计处罚不戴头盔136人次、酒驾6人次、超载10车次,形成有效震慑。另一方面,紧盯学生骑行电动车高峰时段,加强巡查,处罚未成年人违规骑乘32例,劝导纠正68例,路面秩序显著改善。扶弱助困暖人心。持续完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社会救助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积极发挥“三长”作用,通过上门巡访、电话询访等方式,对重点人群排查建档、提供帮扶。今年以来,发放临时救助金4.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5人;为7名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其中完成假肢装配10例,实现康复服务“零距离”。基层治理强应急。通过“一月一片一课一实践”主题党日、屋场会、流动LED宣传车播放典型案例、工作人员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村民普及交通安全、反诈、防溺水、秸秆禁烧等知识,送政策上门,共筑安全防线。面对4月22日严峻汛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镇村干部24小时值守巡查,排查处置隐患点,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实践中检验了服务成效。
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走访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