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株洲市渌口区始终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根基的核心抓手,聚焦党员发展“源头关”、教育管理“提质关”、作用发挥“实效关”,以系统化举措推动党员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严把“入口三关”,筑牢党员队伍“源头活水”
规范程序守“严谨关”。严格对标《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细化“申请入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转正”5个阶段28个关键步骤,建立“群众推荐+支部初审+党委复审”三级联审机制。每季度开展发展党员档案专项核查,对入党关键环节进行“嵌入式”监督,及时纠正程序不规范问题,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全程可溯、合规有序。
政治体检守“忠诚关”。坚持把政治标准贯穿党员发展全过程,制定《发展对象政治素质考察负面清单》,从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表现等6个维度设置20项具体指标。联合公安、信访等部门开展“多维度政审”,对存在失信记录、违纪苗头的人员坚决“一票否决”,切实杜绝“带病入党”。
优化结构守“活力关”。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和基层需求,重点在先进制造业工人、乡村振兴带头人、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建立“行业领域+年龄结构”双优化机制。2025年新发展党员中青年党员占比达80%以上,同步将49名农村致富能手、15名返乡创业青年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持续优化党员队伍年龄、学历、行业分布。
构建“三维课堂”,提升党员教育管理“铸魂质效”
标准化课堂强基础。制定《渌口区基层党组织生活标准化指引》,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细化为“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清单。每月确定“政治理论学习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增强组织生活仪式感和党员参与感。
特色化课堂提能力。整合区委党校、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资源,打造“1个区级主阵地+8个乡镇分中心+N个村级教学点”的三级教育体系。针对不同领域党员需求,开设“乡村振兴专题班”“基层治理实务班”“企业党建研修班”,邀请农业专家、优秀村干部开展“订单式”培训。2024年至今,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2100余人次。
数字化课堂拓覆盖。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学习难”问题,通过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组织线上研讨,实现“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无缝衔接。建立流动党员“双报到、双管理”机制,引导126名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与当地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搭建“三大平台”,释放党员先锋模范“引领效能”
乡村振兴主战场显担当。实施“党员带头兴产业”行动,组织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发展低镉水稻、特色水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探索“党建+村集体经济”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推动全区13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基层治理第一线践初心。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进小区活动,组织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协助办理民生实事等活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志愿服务最前沿暖民心。组建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围绕环境整治、敬老助残等重点领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5年以来,累计组织健康义诊、政策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70余次,参与党员达3000余人次,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党员先锋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