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衡山县开云镇党委紧紧围绕党员档案标准化建设要求,以“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为目标,扎实推进近500册历史党员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工作,实现党员档案“安家落户”,显著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
精细化摸排,让“漂泊”档案“回家”。针对档案管理遗留问题,开云镇党建办公室主动担当、靠前发力。一方面开展“拉网式”清查,组织专人对乡镇档案库存进行全面盘点,针对辖区内原有厂矿等多家改制企业,部分党员档案长期由个人保管、未及时移交的情况,主动对接联系,逐一上门收集,确保散落档案“应归尽归”。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精准比对,对系统与实物档案不一致的情况及时登记在册,彻底摸清档案底数。另一方面采取“一档一策”方式,聚焦档案材料缺失、信息记载不全等普遍性问题,通过查阅历史文书、联系本人核实、组织调查认证等多种途径,全力补充完善。按程序鉴别处置每份存在问题的档案,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可靠、完整规范。
标准化建设,让“安家”档案“住好”。开云镇党委高标准打造党员档案室,有效解决档案“怎么管”的问题。加速硬件升级,严格对照“六有六防”的标准,建设专用档案室,配齐专用档案柜、温湿度计、灭火器等设施,为档案安全提供物理保障。加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员档案管理制度》《党员档案查(借)阅须知》《档案库房安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档案的接收、保管、转递、查阅全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规范整理,对新入库的档案进行重新整理,重点审查入党志愿书等关键材料,并按村(社区)进行装订、归档,确保档案整齐有序、一目了然。
长效化管理,让“沉睡”档案“苏醒”。开云镇党委打出一套“活化利用”组合拳,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常态化运行。一是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党员档案管理员专职岗位,明确职责范围,并组织参加专业培训,打造一支“懂业务、精管理、负责任”的档案管理队伍,确保日常管理不断档、责任不落空。二是实行动态更新。建立党员档案日常收集与定期归档制度,要求各支部在发展党员、党员转正以及党员获得奖惩、培训后,及时将相关材料报镇党建办归档,确保档案能实时反映党员的最新状况。三是实行安全监管。管理员每日巡查温湿度及设备运行情况,定期开展检查、排查,彻底杜绝安全隐患,筑牢档案安全防线。
数字化赋能,让“纸质”档案“转型”。在做好实体档案管理基础上,开云镇党委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索引,将党员基本信息等关键数据录入电子名册,实现快速检索查询,大幅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探索数字化存储,已初步开展档案重要资料数字化扫描工作,逐步建立电子影像数据库,实现“实体+电子”双套制管理,既保护原始档案,又为远程查阅、在线预审提供便利,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党员少跑腿”,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