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安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聚焦“一县多品”发展战略,以特色劳务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政策赋能、技能提质、产教融合等举措,持续优化人才培育、引进、就业全链条服务,成功打造“东安鸡金牌厨师”“东安吉他维修与制作工匠”两大核心劳务品牌,有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千年技艺焕新生,技能培训育“厨神”
东安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东安县富民兴县的特色产业。为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东安县着力培育“东安鸡金牌厨师”劳务品牌,构建“政策保障+技能提升+行业联动”三位一体发展体系,出台系列政策,从资金扶持、培训补贴、就业激励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技能培育方面,东安县整合多部门资源,开设东安鸡养殖、传统烹饪、电商营销等课程,邀请行业名师、非遗传承人授课,采用“理论+实操+见习”模式,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蒋庆华曾是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县里免费烹饪培训后,掌握了多道永州名菜做法,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如今他在县城一家餐厅担任大厨,月薪较以往提高30%,还能照顾家人。
目前,像蒋庆华这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本土就业的从业者已超2000人,他们成为产业升级的“技术骨干”。该品牌已带动全县6000余人直接就业,间接带动产业链就业1.2万余人。
今年1月,“东安鸡制作”入选湖南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开发项目,标志着其技能标准获省级认可。同时,东安县成立产业发展协会,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千年美食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吉他小镇崛起记,产教融合造“工匠”
在东安,吉他产业是东安县近年崛起的“新名片”。短短数年间,东安吉他产业园已入驻32家乐器制造及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年产量20余万把,综合产值达26.67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中高端吉他制造第三大聚集地。
面对专业人才短缺,东安县创新构建“政府+企业+职教”协同育人模式,以县职业中专为核心,联合园区企业开办乐器制造与维修专业,推行“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顶岗式实习”机制。
“我们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按岗位需求设置,让学生毕业即上岗。”东安县职业中专校长万涌波介绍。
为吸引青年投身吉他产业,该县推出多重政策,吉他班学生享受国家中职教育免学费、助学金等补助,学校还专设“两免一补”政策,消除学生求学顾虑。
高一学生王祺英表示:“我在这里学到吉他制作和维修技能,还能学习演奏,现已能独立完成吉他组装和简单维修,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园区企业工作,月薪不低于4000元。”
2023年,东安县职业中专吉他专业班首批招生45人,经过系统培养,学员全部通过企业考核,即将正式入职。“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模式,实现了企业、学生与产业的多方共赢。
双轮驱动强根基,生态赋能促发展
从东安鸡到吉他产业,两大劳务品牌的成功培育,体现了东安县优质人才服务生态的成效。该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提质”与“加力”双向发力,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政策层面,构建覆盖培训、就业、创业、生活保障等全环节的支持体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推行新型学徒制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激励措施;培训层面,建立“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创业技能”多层次培训体系,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内容;服务层面,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住房、医疗等一站式服务。
展望未来,东安县将继续深化劳务品牌建设,一方面提升现有品牌影响力,完善专项能力认证体系;另一方面,培育更多特色劳务品牌,扩大就业规模。通过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生态,东安县将让更多人才在县域实现价值、成就梦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