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深子湖镇立足乡镇治理实际,以党建为总抓手,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将党建小广场打造成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的关键载体,实现了闲置资源盘活、治理效能提升、党群关系融洽的多重成效。
聚焦集约建设,让闲置空间变“红色阵地”
为扎实推进党建阵地建设,该镇秉持规划先行、集约利用的原则,统筹整合全镇22个村的闲置空地、边角地块等零散资源。在整合过程中,既严格遵循“政治性、实用性、群众性”三位一体要求,统一为各党建小广场设置党旗、入党誓词等红色标识,筑牢阵地的政治根基;又因地制宜,突出“一村一特色”,将各村独特的红色历史与本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建设之中。通过统一设计标准、精准植入功能、在外能人资金支持等方式,该镇建成了22个独具特色的党建小广场。例如圣人山村,依托红军长征记忆建设“红军亭”,极大增强了阵地的辨识度与感染力。同时,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共设置入党誓词22处、党建宣传栏44块、休闲座椅70余套、健身器材19组,成功构建起便捷高效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
深化功能融合,让小广场释放“大效能”
精准定位小广场核心功能,推动其成为集议事协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理平台。在实际运行中,既推广“亭下议事”“樟树下共商村务”等接地气的议事协商模式,围绕村级道路硬化、集体经济增收等开展27场次议事活动,让决策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又依托广场开放共享场景优势,组织15支由村干部、老党员组成的调解队现场调解,成功化解112件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化解率较去年提升23%,当场化解率达75%。同时,利用宣传栏定期更新政策信息,结合村民聚集时机开展43场次理论宣讲、技能培训,覆盖群众2800余人次,发放政策手册2000余份;还支持各村以广场为载体开展“村BA”、广场舞比赛、“九九重阳节”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吸引超20000人次群众参与。一系列举措综合发力,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合力,更在基层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典型引领,让乡风文明“浸润人心”
发挥党建小广场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阵地,通过常态化开展评选表彰、文化传播活动,激发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指导各村依托广场党建公示栏、文化展示区,宣传身边好人好事、文明家庭事迹,定期组织“好婆婆”“好媳妇”“美家美妇”等评选活动,今年已在广场举行公开表彰仪式6场次,表彰各类先进典型89名,受表彰对象事迹通过广场展示、村广播宣传等形式覆盖全镇群众。胡家坪村便是典型代表,该村不仅以广场为赛场举办“村BA”24场次,累计观赛群众超10000人次,点燃乡村活力;更通过持续的文明评选活动,带动村民养成讲卫生、重和睦的良好习惯,该村卫生达标户占比从去年的82%提升至95%,邻里纠纷发生率下降40%,邻里关系愈发融洽。同时,建立村党组织主导、党员志愿者参与的广场维护运营机制,组建20支志愿服务队共110名志愿者,每周开展1次设施维护、环境清扫,确保设施完好率保持90%以上,活动有序开展,让小广场持续成为弘扬美德、传播新风的“正能量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