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桃江县:巧用党建“金钥匙” 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11-11 10:50

近年来,桃江县大栗港镇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根本遵循,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全过程的核心主线,聚焦党员教育提质、骨干力量培育、治理体系优化、集体经济壮大等关键领域,系统施策、持续发力,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栗地”特色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用活党员教育“三维课堂”,赋能铸魂强引领。镇党委始终将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作为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基础工程,着力破解教育与实践“两张皮”问题,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三维课堂”体系,提升教育精准性。建强“固定课堂”主阵地,依托镇村“微党课”讲堂、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党员活动室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法规解读,年均举办培训20余期,覆盖党员5600余人次。打造“实践课堂”练兵场,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126个,引导党员在项目建设一线、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拓展“云端课堂”新载体,充分运用“红星云”、学习强国、镇村党员、三长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强化“实干赋能”导向,增强管理实效性。深度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履行义务、岗位建功、服务群众中彰显先进性。比如,在“美‘栗’家园‘益’起捡跑”公益活动中,党员志愿者带头清理道路垃圾、宣传环保理念,累计清运垃圾8车,整治道路超14公里,以先锋行动引领文明新风。通过健全激励机制与正向引导,有效激发了党员参与治理、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施村级人才“青蓝结对”,聚智育才壮头雁。面对村干部队伍存在的结构不优、能力不均、后继乏人等现实挑战,大栗港镇构建选育管用闭环机制,为基层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拓宽渠道“选好苗”。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从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中发掘优秀人才。目前,已建立了62人的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平均年龄39.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46.8%,队伍结构显著优化。精准施策“育壮苗”。实施“青蓝结对”培养计划,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人才“一对一”结对帮带,通过实践指导、案例教学,快速提升其群众工作能力和复杂问题处置能力。推行“项目跟练”实战模式,有计划地选派后备力量参与镇村重点项目、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信访矛盾化解等急难险重任务,使其在实践磨砺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目前,已有3名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通过届中补选进入村“两委”班子。

深化基层治理“三长联动”,织网聚力增质效。全面做深做细片组邻“三长制”,促进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将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实现精准服务、高效治理。科学织网,重构治理架构。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便于管理、无缝覆盖”原则,将全镇17个村(社区)精准划分为115个片、320个组,选配出群众威信高、服务能力强的“三长”994名,其中党员占比50.5%,构建起“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片—组—邻”五级贯通、协同联动的精细化治理网络。明晰权责,提升服务效能。清晰界定“三长”在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民情反馈员、矛盾调解员、帮扶联络员等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民情台账”与“问题销号”管理制度。机制运行以来,累计收集回应民情信息3200余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8余起,为群众代办各类服务事项1100余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1%。

探索集体经济“多元路径”,盘活资源兴产业。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探索,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盘活存量,推动“资源”变“资本”。以“三资”清理为突破口,全镇村(社区)集体经济成效显著,集体总收入达1790.99万元,各类资产价值超6823.32万元。各村因地制宜找路径,德茂园村出租三斗村林场,年收入5万余元;兴坪村盘活大型农机资源对外租赁,年增收10万元;黄道仑村通过改造闲置校舍、向竹制品厂流转土地、引进环保炭生产企业,带动数十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0万元,实现经济收益与民生改善双提升。产业联动,推动“单兵”变“协同”。积极支持村党组织牵头领办合作社等各类经营实体,探索“股权分红+资源盘活+产业运营”等多重发展路径。一方面,示范村“先行领跑”。德茂园村盘活60余亩山林,引入社会资本开发产业园区,入股公司获取稳定分红;朱家村立足“水上乐园+茶园+果园”核心资源,运行“村集体持股+农户分红”机制。另一方面,强基村“紧跟快跑”。童子山村开发80亩荒山打造水果基地,采取“村集体+新农人+多元联盟”的运营模式,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充分运用乡村振兴“益村新农人”扶持计划,吸引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农业创新人才等新农人加入,共同推动水果项目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及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共富。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