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的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 ,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逐句翻译
  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⒉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
  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我(却)[1]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
  ⒌中通外直,
  (它的枝干)中间贯通,外表笔直,
  ⒍不蔓(màn)不枝,
  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或:不长藤蔓,不生枝节,
  ⒎ 香远益清,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幽,
  ⒏亭亭净植,
  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义虚词。)
  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⒒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⒓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
  ⒕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应该(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当然)▲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