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家宝】胡修道的手枪

内容简介: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着一支7.65毫米口径手枪。从外观上看,它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只是志愿军的常用武器,但它陪伴主人胡修道创造了战争奇迹。
详细内容

QQ??20191010120342.png

胡修道的手枪(增强现实图片)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着一支7.65毫米口径手枪。从外观上看,它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只是志愿军的常用武器,但它陪伴主人胡修道创造了战争奇迹。

1952年11月5日,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和韩国总统李承晚亲临前线,发动了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进攻,攻击的重点就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新战士胡修道和滕土生由班长李锋带领,负责坚守3号阵地。阵地的工事已完全被炮火摧毁,山头上全是松土、沙石,只剩下一块被打去半截的青石头,只有半人多高,是阵地上唯一的掩蔽物。

由于是第一次上战场与敌人真枪实弹战斗,年轻的胡修道未免有些紧张。当敌人向阵地冲来时,胡修道紧握爆破筒的手渗出了汗水。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就拼命地往敌群中扔手榴弹、手雷。直到班长抓住他的手腕,他才意识到敌人早已被打退了。不久,韩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发起第二次进攻。胡修道和班长采用“包饺子”的战法,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

QQ??20191010120318.png

胡修道


打退敌人两次冲锋后,班长被调去支援9号阵地,胡修道和滕土生又连续击退几个排敌军多次疯狂的反扑。

他们刚想停下来喘息一会儿,连长命令他俩火速增援10号阵地。当他俩到达阵地时,发现阵地上只有一个已经挂彩的战士,而旁边的0号阵地正是几天前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地方。带着一腔怒火,胡修道和战友奋勇反击,击溃敌人的多次进攻。滕土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向阵地扑来,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扔向敌军。扔得正酣时,几个战友过来告诉他连长命令速回3号高地!

就这样,胡修道依靠所剩不多的弹药,在3号、10号高地间来来回回地打,竟奇迹般地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

黄昏的时候,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胡修道扔完最后的手榴弹、手雷后,抓起自动枪,跳上阵地,大叫一声:“敌人上来了,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随着这一声怒吼,周围阵地同时响起撼天震地的杀声。千钧一发之际,志愿军大部队赶到,敌人再次溃逃,战斗胜利结束。

这一天,胡修道创造了一个人一天之内击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人的奇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胡修道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颁发“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后来,著名作家杨朔写了一篇《金星英雄》,文章这样评价胡修道:“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建馆之初,胡修道亲自将这把陪伴他征战朝鲜的7.65毫米口径手枪捐献给纪念馆,以纪念那段伟大的历史。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